《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引号及某些关联词语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3.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初唐时期有位诗人叫王勃,他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写过一首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齐读)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2.师:其实,王勃所说的“天涯若比邻”,只是他对友人的一种劝慰,是一种美好、善良的愿望,实际上在当时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国际互联网)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4.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以下问题(出示):
    (1)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2)国际互联网是怎样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有哪些用途?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探究这几个问题。
  二、导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
   2.这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连续出现了三个引号。(师板书“”)这个标点符号我们并不陌生,以往较多出现在什么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加上引号)对,给人物的语言加上引号,这引号就表示直接引用。
     出示:引号的作用:①表示直接引用;
   3.引号的作用常见的还有下列这些(出示):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4.那么,这里所说的“网”指的是什么呢?(国际互联网)
  三、导学第二自然段。
   1.大家不是想知道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吗?请闭上你的眼睛,静静地听老师描述,想象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一张怎样的“网”?
     师述: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
   2.听了老师的描述,国际互联网给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
     板书:大
   3.请看课文是怎么描述其“大”的。
     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大”?
    (2)交流。
       要点:巨型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无数条亿万台
    (3)指导朗读: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4.也许,细心的同学又有了新的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呢?
     出示: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1)指名读这句话,现在你明白这里的“线”指的是什么了吗?
    (2)其实,这里的“线”上的引号同样表示有特殊的意思(出示: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而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棉线丝线。
   5.至此,我们对国际互联网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填空:这里的“网”不是一般的网,而是指(国际互联网);这里的“线”也不是指普通的棉线丝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
   6.那么,国际互联网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它又奇妙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
     (1)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交流。
        板书:快
     (3)再读这句话,可以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它传播信息的快捷呢?请在有关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
     (4)交流,媒体映示关键词语。
   7.为了使读者相信国际互联网传递信息之“快捷”,课文举了一个怎样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交流后出示文字,媒体映示北京发一封信到悉尼的快捷。
   8.指导朗读:利用国际互联网邮递信件,其速度之快,在过去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国际互联网真奇妙啊!谁能把这种奇妙通过朗读传达给听众?
     过渡:国际互联网的奇妙还远不止这些呢。
   9.出示:我们还可以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虽然对方远在天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自由读一读,从中你又能体会到国际互联网奇妙在什么地方?
    (2)把你的感受跟同桌交流一下。
    (3)指名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4)出示:
       电脑里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
       电脑里不仅能显现他的形象,还能传来对方的声音。
     A.能否作这样的改动?为什么?
       提示:“传来对方的声音”和“显现他的形象”哪一个更能说明国际互联网的“奇妙”?
     B.师:“不仅……还……”这个关联词,后者表达的意思比前者更进一层。
     C.谁能通过朗读把这种递进的意思表达出来。
   10.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1)师:很远很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远在天涯”,它有个反义词叫——“近在咫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所以用了“虽然……但是……”。强调前面的意思还是后面的呢?一起读这一句,把强调后面的意思读出来。
    (2)想象一下,当你坐在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跟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情形啊!因此,课文中说——
   11.出示: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1)地球表面积达5.1亿平方千米,但课文中却把它说成是“地球村”,你是怎么理解的?
    (2)国际互联网使我们地球人如同生活在一个村子里,这让人感到多么奇妙呀!
      过渡:既然国际互联网如此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
  四、导读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觉得它奇妙在哪里呢?把你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写在旁边。
   2.交流:你的感受是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1)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选哪一句?
       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非常丰富,各种知识、各类信息无所不有。
       齐读。师:这一句就是中心句。
    (2)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选哪一个?(媒体映示“无所不有”)
    (3)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呢?你会用哪个词?
       板书:多
       师:读书就要这样,把厚的书读薄,把长文章读短,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是一种本领。
   3.国际互联网到底有哪些用途呢?
    (1)学生朗读,教师概述:人们可以在网上读新闻、听音乐、看电影,可以和天南海北的朋友聊天、游戏;可以在家里听老师上课,或者在网上查阅资料,并向国内外专家请教;还可以在家里上班、开会;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逛“网上商场”,用“电子钱包”付款,让商店把东西送到家中。
    (2)比较一下,你认为这几个“可以……”中,哪一个最为神奇?你是怎么知道的?(媒体映示“甚至”)
    (3)“甚至”,表示的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关系表达出来。
    (4)朗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齐读,前四个“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同学朗读,“甚至可以”全体同学一起朗读。
    (5)国际互联网就这几方面的用途吗?课文中用什么告诉我们还有许多用途?(……)
    (6)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有哪些用途吗?请用“可以……”这样的句式写在省略号的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