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涌动,个性飞扬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穿插资料。在体会意境时,适时、适当地引入一些背景资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疑难。比如教学《江雪》一诗时,学生很难体会当时作者那种凄清孤寂而又冷傲心境,适当地引入柳宗元当时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2)对比阅读。引入相关诗歌进行一些对比性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意境。上例中引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同是写景,同是描绘生活,但是景物所反映出的心境却大不相同。这就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魅力。这种对比阅读不仅可以拓展学生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起着有力的促进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3)读写结合。小学阶段的古诗,大多是写景叙事之作,只要稍稍想象,都可以将其改写,或景物片段,或故事小品,《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都可以。这实际上是由读到写的转换,这对习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同时,改写古诗对升华古诗的意境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宿新市徐公店》的教学也是如此。

  附:学生习作一篇。
                   偶见(仇南叶)
  一天,杨万里去了一个村庄,叫菜花村。杨万里见此村风景如画,便在此村小住下来。
  清晨,春光明媚,杨万里早早地起床了。他来开竹帘,一缕阳光跃入房内,屋内顿时暖和了许多。杨万里坐了下来,仔细地欣赏起风景来。
  稀稀落落的一排篱笆已守卫了这条古径多年。竹片儿东倒西歪,像古怪的文字,默默地叙述着自己的沧桑坎坷。这路是用坚硬的石子铺成的,但还是耐不了岁月的折磨,变得坑坑洼洼。所谓的滴水穿石,也应该是这个道理吧!路边的树上的花落了,铺了一地。有些花钻进了泥土里,似乎要变为春泥更护花。树上,叶子虽没有夏日里的浓浓绿荫,但瞧那嫩绿的叶芽儿,的确有几分新意……
  杨万里正看得出神,一个小小的身影从杨万里眼帘中掠过。哦!原来是一个菜花村的小孩拿着捕蝶网捕蝶呢!小孩充满稚气的脸上荡漾着笑容,还不住地呐喊:“小蝴蝶,等等我呀,陪我玩会儿吧!”小黄蝶扇动翅膀,淘气地在天空中绕圈儿。突然,小黄蝶钻入菜花丛中,在小孩的视线中消失了,小男孩并不气馁,在菜花中找了起来。
  “哈……”杨万里大笑起来。他诗兴大发,挥笔潇洒自如地在纸上写下了:“篱落……”
  歇了笔,杨万里便走出徐公店,望着春风中孩子的阳光般的笑容,感受生活的韵味,体验童年的快乐,他陶醉了!
  (4)音画结合。中国诗歌艺术历来重视“书画一体”。“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大概是代表人物之一。让学生尝试给诗配图,或者唱或吟对诗境的感悟也很有效。这种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也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
  三、活化体验,张扬个性
  1、品味诗言,增强鉴赏能力。
  古诗语言,是极富魅力的语言,它讲究形象、色彩、韵律,每个字、词都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所谓“十年得一字”、“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锤炼语言的佳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进行比较、琢磨、推敲、品析,甚至吟咏,体味古人用词断句的精妙所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增强鉴赏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比如上例中“篱落疏疏一径深”一句,一个“深”字写出小径之长,之曲,之远,在教学中我着力在这个词引导学生体味:刚才同学们在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时,都觉得这条小径很长,很远,那么可不可以将原诗改成“篱落疏疏一径长”或“篱落疏疏一径远”?学生随即笑了。问其原因,有的说“老师,换成‘长’或‘远’后,原来的那种味道没了,再说也不压韵了。”还有的说“换了以后,那种小路的幽远的感觉消失了,好像这首诗的魅力顿时减少了一大半。”甚至还有的说“如果换了,淡淡薄雾中,小径那种朦胧,那种风情,那种与树的和谐就不复存在了。”最后,我小结说:“的确,一个‘深’字折射出这么灿烂的光芒,这就是诗的语言,这就是古人写诗炼字的艺术。同学们能从各个角度,尤其从审美的高度来谈,真了不起!”
  2、张扬个性,珍视独特感受。
  明朝谢榛曾说过“诗境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于其迹可也。”告诉我们诗词意境的内隐性。这种内隐性包含许多“意义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学生叩问文本,质疑充实,理解延伸。由于这样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学识、经历、气质等的不同,因此在具体理解时会出现不同的审美情境,出现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教学时,我们要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尽可能保留其合法的偏见。
  在《宿新市徐公店》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补充课文插图。在具体反馈时也看到学生情况各异。有一个学生什么也没补,问其原因,答曰“春天的美是很难用笔画出来的,画出来反而不美了。看我们窗外的柳条上的嫩芽,我觉得就是春天;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我觉得春天就在心中!”多么富有诗意的语言,真是学生独特的感受。
  在具体表演互动时,学生的感受就更富有个性色彩了:“孩子,不要失望,虽然你找不到蝴蝶,可是那满地的朵朵油菜花不正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吗?”“眼前的黄蝶,油菜花是春天,可那急走的儿童灿烂的笑容,银铃般的笑容更是我心中的春天!”
  课堂是孩子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在课堂上尽情释放自己的率真与天性,尽情徜徉自己的思想与激情,这是个性的课堂,更是生命的课堂。
  3、留足空间,关注动态生成。
  古诗教学,与阅读教学等一样,都需要预设,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但教学不是靠完全预设能解决得了,那样的课堂是机械的、毫无活力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因此在预设时应该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宿新市徐公店》一诗的教学正是基于以上考虑采用板块式结构,分块推进,每一块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在每一个块面的教学中,摒弃那中死搬套路的做法,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与时间。比如在“理解诗句意思”块面上,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方法理解;再如在“表演”这部分,也让学生自由表演,即兴采访,随机质疑。而老师则认真倾听,正确引领,起穿针引线作用。做学生的“润滑剂”、“加油站”和“方向盘”。
  总之,新课程下的古诗教学应该是诗意涌动的课堂,应该是个性释然的课堂,更应该是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生命课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