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评课意见

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古诗,作为一种文体,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占有一定的比例。让学生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但是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教学是语文课,它的语言学习任务不容忽视。谢瑞林老师在这节课上注重了字词的学习,从字音、字形、字义、书写方面进行教学指导,效果很好。在课堂教学中,谢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句的教学,谢老师抓住“卧”字让学生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通过比较“卧”和“躺”的区别,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体会到作者用“卧”字的精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小学生古诗文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读”,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重复的只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理解重点词与重点句是理解诗句的关键。教学中,谢老师不过多的讲解,少给“标准”答案,鼓励学生个性化理解,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的意境。从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在谢老师的逐步引导下,渐渐入境,最后达到人、文、境三者合一的境地。笔者认为,古诗和一般性的文章一样,也有它的眼睛,我们称之为“诗眼”,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寻找诗眼,对巩固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探明诗人写作思路,感悟诗人的情感大有裨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词眼是“醉”,在教学时,教者可以紧紧围绕“醉”字展开教学,词中描绘的美丽景色令人陶醉,白发翁媪、大儿、二儿以及小儿他们都沉醉于各自所做的事中,这样闲适的生活令作者辛弃疾陶醉。在此基础上,教者反问学生:“为什么安定、平凡的生活会令作者陶醉呢?”这是本节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此基础上,教者补充介绍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当时正值国家动乱之时,很多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作者希望天下安定,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所以当作者看到眼前的情景时,他才会陶醉。然而在陶醉的背后,还隐藏着作者内心那种淡淡的忧伤,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一点是学生所看不到的,教者应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词的意境。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那就要求我们教者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如《清平乐村居》一课的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补充辛弃疾同期的另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让学生来读,说说两首词的异同,学生在《清平乐村居》学习的基础上,很快也能体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中包含的情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很好地体现了“举一反三”的理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