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人教版教学参考

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5.《林海雪原》中杨子荣面对坐山雕的盘问的回答和《沙家浜》中阿庆嫂跟刁德一斗智的语言,就颇机智巧妙,表现了人物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可鼓励学生搜集来读一读。
  
  6.在教学生字时,应提醒学生注意:“敝”字左边中间是一竖,不能分成两笔写;“臣”字中间不能写成“口”。另外,要鼓励学生寻找规律来书写记忆生字,比如“柑、橘、枳”都是跟树有关的字,所以是木字旁。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循循引导,潜心会文
  
  师: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你能画出有关的句子吗?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还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生: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师:好,(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就来多读几遍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楚王这个人很霸道、很专横,根本不尊重人。
  
  生:对,不仅如此,他对晏子可以说是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的矮小。意思是说,你这样的小个子,一个洞就能过去;说齐国没有人,也是说晏子的无能,意思是你也配访问我国!这样的侮辱真让人难以忍受。
  
  生:从他的“瞅”“冷笑”中,我能体会到,楚王根本没把晏子放在眼里。他就是要故意欺负晏子,他以为晏子不敢怎么样,这样他楚国有多威风!
  
  生:我觉得楚王还很狡诈阴险,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这都是楚王设的把戏。
  
  生:就是假的!怎么就那么巧,在晏子来的时候抓住齐国的盗贼?况且一个小小的盗贼也不用劳一国之君来审问吧!
  
  师:可见,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他勃勃的野心,跋扈的态度,不可一世的嘴脸!能读出你们的体会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师:那么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生:读画出来的句子。
  
  (屏幕出示: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注意到了,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从这里我知道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生:我还体会到,楚王像泄了气的皮球,他输得很惨!不仅陪笑,还赔不是,向晏子道歉,作为一个国王,这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师:那么晏子是怎样“取笑”楚王的呢?让我们跟随着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晏子,走近这个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五、相关链接
  
  晏子 (?—前500)名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公元前556年,开始辅佐齐灵公,后又辅佐庄公、景公。他主张诛不避贵,赏不遗贱,重视生产,提倡蚕桑,反对厚赋重刑。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战国时,有人将他的言行编成《晏子春秋》一书。本篇课文选自林汉达编著的《春秋故事》。
  
  晏子的故事
  
  鸟
  
  齐桓公称霸后国家很强盛。后来到了齐景公做国君的时候,齐国出现了一个很有才干的相国,他的名字叫晏婴,又叫晏平仲。他既有丰富的知识,又聪明机敏。他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批评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尊敬地叫他“晏子”。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