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万年牢》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万年牢》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虽说我已教过两轮小学毕业生了,但课本一直在变,前两轮的教学中,没有出现过这篇课文。这是我第一次读《万年牢》。
  一看题目,我把题目中的“牢”想象成了和牢狱有关系。开头写道“我的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我知道了,这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并且一定和糖葫芦有关。但是,这时还是没有弄明白“万年牢”的意思。当然,把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理解了,明白了。“万年牢”蕴含的是一个卖糖葫芦的父亲朴实、正直的品质。
  整篇文章,朴实,没有运用一点华丽的词语,就如同父亲的人格,默默无闻,平静,实在。我是见过卖糖葫芦的,也吃过糖葫芦,小时候和现在。那些卖糖葫芦的把糖葫芦插在一个自己制作的麦秆架子上,外面的冰糖透亮,很是好看。我小时候很喜欢吃,那时母亲总说不干净。现在我的小儿子每当看见有卖糖葫芦的,就嚷着让我买给他吃,我也是母亲的那一句话。因为我买过几次糖葫芦,有的小商贩用的山楂好像都坏了,孩子吃了不卫生。这就是我对糖葫芦的印象和评价。但文中父亲的糖葫芦不是这样的,如果不读这篇课文,我还不知道糖葫芦的制作方法这么复杂,我一直认为在山楂外面涂上一层糖稀就完事了。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世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读着读着,才知道原来做糖葫芦有这么的讲究。我细细的、认真的咀嚼着每一句话。这段文字叙述实际,没用任华丽词糙来形容糖葫芦的美丽和让人垂诞欲滴。这是一段平静的文字。却让我来回读了好几遍。是读糖葫芦,还是读父亲?让我也说不清,只知道自己的眼中有泪珠在打转。我读出了糖葫芦的制作方法,想象出了它的美丽和好吃,只觉一股酸水在口中弥漫开来,我读出了父亲做糖葫芦的认真和辛苦,做糖葫芦的严谨和细致,更读出了一个做糖葫芦的这么平凡的父亲的优秀品质。
  “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这是父亲做糖葫芦、卖糖葫芦所发出的最实在的话。
  读着这篇文章,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了做手工挂面的父亲。我的父亲和作者新凤霞的父亲,都是我们心中最朴实、最伟大的父亲。他们真诚为人,做事实在,他们的行为默默地影响着我们,使我们终身受益。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