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教学实录——《圆明园的毁灭》

鲁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生:假如时间可以倒流的话,我一定会去那边守卫圆明园。
  师:你为什么那么去做?
  生:因为圆明园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心血,智慧的结晶。
  师:这是皇家园林,烧不烧跟我有什么关系。
  生:因为它属于祖国。
  师:不管怎样的结局,经过岁月的沉淀,它始终是属于人类的。
  师:你这位老百姓已经上升到一份历史的责任感和民族的尊严上去了。
  生: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士兵,我会想,你们销毁了罪证,不过罪证是铁证如山的,我会去学习武功向他们讨回东西。因为他们抢去的东西并不是他们的,是我国人民自己用心血创造出来的。
  生:我想当一名百姓。我总结出来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强大。
  生:假如我是一名皇帝,我会为自己的平庸而感到耻辱,我会默默的努力,找机会向英国和法国把他们1860年10月6日夺走的东西给夺回来。
  师:重要的不是去夺回来,而是要懂得中国必须强大。
  生:假如我是士兵,我会想,为什么火药是我们中国发明的,而它却被帝国主义用来当作轰击我们祖国大门的工具,为什么?为什么?那些侵略者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我要守住这一片废墟,给人们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掌声)
  师:沉甸甸的思考,为什么?
  生:如果我是一位大臣,如果我有足够的权利,我会调动北洋水师,去保护圆明园。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我明白了一个理,我要为今天同学们而喝彩,看来像圆明园那样的悲剧再也不会发生,因为有了你们的存在。其实历史真的不能假设,这样我留点语文上的作业,下面几个词条,我们来读读文章中的片段,和你们刚才想象的进行对照,你还会有更多的思考。
  (出示语句:圆明园被烧后,皇帝的表现)
  生读。
  师:看一下这位皇帝的表现反而使现在的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在外国人的手里。
  (出示句子: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借口)
  生读。
  师:我们刚才说他是强盗,我们就是恨也得有个借口,在那个时代在欧洲已经诞生了比如:贝多芬、歌德那些大师,如果西方产生了文明的话,为什么在中国他们成了强盗?我想,我们还小,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他们也找到了借口,原于我们在外交上的失败,可能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
  (出示句子:焚毁前)
  师读。
  师:同学们,这些都原于老师看的一些文章,我愿与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词条回到下面的课文里去,而不单单就学这两篇文章,去读更多的文字。
  (出示推荐书名、作者目录)
  师:我要问问同学们,如果说课前我们看到这三个字的时候,请问,现在我再问你,你还能像课前那样你的眼前只是一片大火,一片雄伟的建筑,你的眼前只是风景迷人的景观吗?我再问,圆明园这三个字我们在走近的时候体会的它拥有着世界中国文化使,我们又知道它剩下来的是你的恨,你的这样的滋味,难过,现在就要离开圆明园,要离开它,请问,这三个字,在你心中化作了什么呢?你的心中的情感难道仅仅停留在我自豪那是中国的文化史,是世界的文化史,浓缩的全是精华,我恨,恨的咬牙切齿,你还仅仅停留在一个自豪上,一个恨上吗?请问,现在你的感情会化作一种怎样的滋味,留给你的最后沉淀在你心中的圆明园是什么?
  生:是失望。悲痛的失望,对龚自珍儿子行为的失望。
  生:我认为圆明园这字眼它成了一个警钟,它让我们知道了祖国一定要大力发展。
  师:那耻辱的柱敲响的是你心中的警钟,你的失望换一个词就是你觉得有一种?
  生:耻辱。
  生:我也是一种失望,对咸亨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失望,他们没有尽全力保卫圆明园,而是逃跑,而且后来也没有意识到要把自己的国家变的更强大,而是发动老百姓去抵抗,又损失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师:一句话,这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你心头上的?
  生:圆明园三个字成了压在我心头的一块石头。
  师:这就是你的失望,对过去的失望,但我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对今天和未来充满?
  生:希望。(掌声)
  师:圆明园今天已经作为了遗址,留在了我们的面前,正如同学木们重新对圆明园获得的认识一样,同学们,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竟然被三千个英法联军把这样的圆明园代表我们的这样的标志的毁成废墟。在离开圆明园的饿时候,在上完这堂课的时候,我还要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你们的学习太好了,我们不光停留在走进恨上,难过上,是因为我们还有一份对未来的希望。所以,亲爱的同学们留给我们心中的思考还要继续。比如课前我们思考的圆明园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必须毁灭的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应该把这样的毁灭迁移到你心灵里去,伴随你的一生。这样,我相信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语文学习才是真正的目的,我愿与亲爱的同学们走出圆明园的时候,最终我们获得的就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活生生别的这样的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的拥有智慧,拥有尊严的活着。下课!
  (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