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我力求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材分析:
    《山沟的孩子》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山沟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他们刻苦学习,不怕重重困难,以苦为乐的精神。本文文辞优美,极富感情色彩,非常适于学生朗读并积累语言。但课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距离。
  学情分析:
    学生不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孩子们上学的艰辛,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并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教学中,需引导学生通过进入情境、角色体验、读中想象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读促写。在前面的学习中,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如:读中思考,读中批画、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本节课仍需进一步学习、感悟。
  教学目标:
   1、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2、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并抒写赞颂之情。
   3、读出对山沟孩子的赞扬之情,并受到这种精神的感染。。
  教学重点: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难点:知道“金钥匙”指的是什么,体会文中所表达的赞颂之情,并抒写赞颂之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感受山沟孩子上学的困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山沟的孩子》,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将课文分成了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的去上学、不怕困难呢?
    【设计意图:在学生学习第一课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设计的,重在回顾内容,理清结构,同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读思结合,感悟山沟孩子上学的苦乐甜
  (一)感受困难,对应读,体会苦
   1.课下我们已经进行了思考,组内交流,先轻声读一读找到的句子,然后谈体会,最后读出感受。
   2.小组汇报,交流体会,教师随机引导。
    【出示课件】
     天还没有亮,山沟沟是黑的。
     天渐渐地黑了,夜雾笼罩着山沟。
    (1)体会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
     ①抓住“还没有亮、黑、渐渐地黑、夜雾”这些词语,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写的什么季节山沟孩子上学路上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山沟的孩子上学时间长。
     ②同桌互读,体会山沟的孩子上学时间长。
     ③指名读,并从“黑”“夜雾”等词语中感受到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的去上学。
     在理解完这两句后,学生可能还会谈到下面的内容:
    【出示课件】
     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由黑变红了。
     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蓝变黑了。
   (1)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由景物颜色的变化,感受到天色的变化,进而体会出孩子们上学时间长。
     ①导学单圈画表示色彩的字,感受到“黑”这个字出现次数最多,体会它描写的景物。
     ②男女生对读和山沟的孩子们一起经历漫长的上学之路。
     ③教师及时总结写作方法。
    过渡:通过这几段话我们感受到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的去上学,你又从哪感受到他们不怕困难呢?
    【出示课件】
     孩子们从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上学校去。
     孩子们从这座山梁,翻过那座山梁,背着书包放学回家。
    (1)体会山沟的孩子上学路难行。
     ①抓住“这座山、那座山、这座山梁、那座山梁”这些词语了解到山沟的孩子上学走的是山路。适时出示山路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走这样的路要比平坦的路花费更长时间。
     ②上下两句对比体会这样难行的山路孩子们一天要走两次。
     ③引读创设情境,在想象中、读中深刻体会到山路难行,而孩子们不怕重重困难,坚持上学。
    引读:雨后,山路泥泞不堪,孩子们身上的衣服被雨水打湿打透,可:
       雪后,山路很滑,天气十分寒冷,孩子们手捧着小火炉:
    学生还可能谈到:
    【出示课件】
     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的路,黑黑的。
     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汪汪叫。
    (1)体会山沟的孩子上学路危险。
      ①抓住“云黑黑的、路黑黑的”环境的描写的词语和“狼嚎、狗叫”叫声的描写这些词语体会孩子们内心的恐惧、害怕。
      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山沟的孩子对比,体会山沟孩子上学路途的不安全。
      ③想象山沟的孩子在上学路上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呢?师生对读进一步感受路途的艰难及危险。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部分描述了孩子们上学的情景,语言优美,感情色彩浓厚。引导学生朗读,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感悟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感悟温暖,用心读,体会乐
   1、体会孩子们走山路艰辛的同时,感受萦绕在他们身边的亲情。
    过渡:天都这么黑了,孩子们仍走在回家的路上,是谁迎接着他们?天渐渐地亮了,孩子们还没走到学校,又是谁拥抱着他们?
   【出示课件】
    天黑洞洞的,忽然,天空中亮起了一盏灯,哦,那是月亮啊,它多像迎孩子回家睡觉的母亲手里提着的灯笼呀?
    初升的红日把他们拥抱。
   (1)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月亮、太阳的语句,再读一读。谈感受
     ①抓住“亮、迎、母亲、拥抱”这些词语并与对比,感受太阳、月亮给予了孩子们温暖、力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②引导学生思考:山沟的孩子们就是这样起早贪黑,克服了重重困难去上学的,这么远,这么险的路,孩子们只走一天吗?抓住“日日夜夜,夜夜日日”体会出孩子们天天如此。
     ③看山沟的孩子们向我们走来了,教师播放视频:看完之后谈体会(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山沟的孩子们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设计意图:借助录象展现出真实又感人的画面,帮助学生很直观去了解,感受到除了我们能想象出的困难外还有很多是不为人知的,从而更深地感触到山沟孩子上学的艰辛,但又以苦为乐刻苦学习的精神。】
   2、揭示山沟的孩子辛勤刻苦学习的目的。
    过渡:是呀,山沟的孩子就是这样,日日夜夜,夜夜日日,在辛勤刻苦地寻找着,并以此为快乐,那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1)理解金钥匙指的是什么呢?
    (2)思考他们寻求知识,又为了什么?
      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总结:我们从影片和课文中看到了很多困难,但山沟的孩子没有向困难低头;我们还看到了他们以苦为乐,在辛勤刻苦地学习、寻找着,一转眼,这群孩子们长大了,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呢?
  (三)畅想未来,放声读,体会甜
   1、畅想未来学成归来。
   2、教师可抓住时机,引入课外资料。
     《学成归来显身手大学生村官山沟里建展厅》
   3、引读体会成功的喜悦、甜蜜(课文第六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他们都是山沟的孩子,当他们成功后,又回到了山沟:
  三、读写结合,赞美山沟孩子的精神
   1、抒发对山沟孩子的赞美之情。
     如果你是山沟孩子的老师,请为他们写一份评语,你会怎么写呢?
     要求:请先自己写一写,写完后读一读,读完修改。
   2、教师随机指名读自己写的评语。
   3、总结:同学们写出了对山沟孩子的敬佩、祝福与期盼,最后,再让我们怀着对山沟孩子的祝愿,共同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把感悟积累的语言马上运用上,结合全文的情境,再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给山沟孩子写评语,学生所写的文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
  四、总结提升,受到精神感染
    教师边说边完善板书:
    不管是山沟的孩子,每天翻过一座座高山去上学,还是我们同学,每天走在平坦的公路上来上学,我们都会克服重重困难,辛勤刻苦的学习,获得知识,找到这金钥匙,打开智慧的宝库,为改变山沟、建设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