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一课评课

北京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小珊迪》讲述了一个悲惨而令人动情的故事,情节曲折,形象生动。听了刘雁翔老师的课,我收获颇丰。
  1、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
  2、以朗读为抓手,读中悟情。读的形式也有很多种:个别读、小组读、男女生分读、集体朗读互相交替,中间穿插了学生自主点评,教师个性化点评,最终将文本的情感基调完美的展示出来。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真诚善良的品质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较好地体现了“以读为本”这一教学理念。
  3、在教学中注意整体性。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小珊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基调、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全文最后一个说话练习,也是体现学生个性的亮点,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由内而外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珊迪的善良、诚实、守信的特点,激起他们痛恨旧社会的思想。
  总之,这是一堂难得的好课,通过扎扎实实地读书,深深切切的感受,让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