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1.常常长长(1)沿着()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2)我()帮妈妈干家务活儿。2.发明发现(1)小林()的充气雨衣受到了大家的欢迎。(2)我()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3.优-二年级语文

题文

选词填空。
1.常常             长长 
(1)沿着(         )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 
(2)我(         )帮妈妈干家务活儿。
2.发明             发现 
(1)小林(         )的充气雨衣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2)我(         )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     
3.优美              美丽  
(1)孔雀的尾巴真(         )。 
(2)随着(         )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了。
4.往常             经常   
(1)(          )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2)我(          )到图书馆去看书。
5.徐徐             渐渐     
(1)“花伞”(         )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雨衣。   
(2)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         )升起。  
6.宽敞             宽阔   
(1)我们的教室又(          ),又明亮。     
(2)我们学校前面有一条(          )的柏油马路。
7.扭动             转动   
(1)小男孩儿不停地(         )着手中的风车。   
(2)笋芽儿(         )着身子,不停地往上钻。
8.静静地         悄悄地           
(1)我们(          )思考问题。   
(2)他(          )蒙上了我的眼睛。  

题型:填空题  难度:偏易

答案

1.(1)长长;(2)常常;           2.(1)发明;(2)发现;
3.(1)美丽;(2)优美;           4.(1)往常;(2)经常;
5.(1)渐渐;(2)徐徐;           6.(1)宽敞;(2)宽阔;
7.(1)转动;(2)扭动;           8.(1)静静地;(2)悄悄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选词填空。1.常常长长(1)沿着()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2)我()..”主要考查你对  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

考点名称: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

  •  词义,字义的解释与辨析即是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 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
    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即词义。
    1、查字典或词典解释字词;
    2、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 字义辨析:
    1、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2、爱护、爱戴:
    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3、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4、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5、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
    1、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
    (2)加强命令语气;
    (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2、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3、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4、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
    (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
    (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
    “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6、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辨析”指辨别分析。
    7、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
    (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
    (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
    “显示”明显地表现;
    “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8、边疆、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
    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9、不详、不祥:
    前者指不详细、不清楚;
    后者指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10、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
    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11、报复、抱负:
    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12、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13、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14、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指编纂、编写。
    “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15、变换、变幻:
    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16、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17、颁布、公布:
    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18、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
    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19、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辨证”指辨析考证。
    20、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C
    1、沉重、繁重:
    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2、刹那、霎那: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3、斥责、叱责:
    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
    “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
    “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4、驰马、马驰:
    从前,有个人骑马到乡下去。路下,马受到惊吓,突然狂奔起来,把行人撞成了重伤。于是伤者的家属向县衙告状。县官要骑马人写答辩状。骑马人在答辩状上写了自己“驰马伤人”。他写完后向一位朋友请教。朋友问清了情况,提笔将“驰马伤人”改为“马驰伤人”。他说:“‘驰马伤人’的主要责任在你,而“马驰伤人”的主要责任却在马不在人。”结果,本应重判的骑马人,却因一处妙改而得到了轻判。“驰马”和“马驰”,只颠倒了一下词序,意思却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