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一定能将下列横线上的内容填得又快又准。1.为保护地球设计一则广告语:2.《七步诗》中曹植暗指不应兄弟相残的词句是:3.《荚蓉楼送辛渐》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的诗句是:4.苏轼-六年级语文


②思念亲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
6.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
①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派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
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②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报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济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③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序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④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倾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五、分清艺术风格
1.豪放类:
苍凉博大 志趣高远 情感深沉 雄劲粗犷 气势雄健 气氛悲壮 意境高远 清新飘逸
情调豪迈 寄托遥深 气势雄伟 想象新奇 腾挪跌宕 撼人心魄 景象壮阔
2.婉约类:
风格清新 清新淡雅 含蓄蕴藉 韵味悠长 “诗中有画” 格调凄清
意境深邃  清幽空寂 幽静空灵 抒情含蓄婉转

  • 诗歌鉴赏写法要求:
    填空型:
    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文字。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问答型 :
    认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时要有得分点意识。
    做到“问什么,写什么;要什么,给什么”。
    一般可采用“总—分 —总”式。
    ①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
    ②扣住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
    ③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另外做诗歌鉴赏诗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要紧扣要求,围绕题指展开论述。
    ②不能用读后感、诗句解释代替诗歌鉴赏。
    ③对作品理解、评价,力求准确、合理、有根据,不能无中生有、任意发挥、随意拔高。
    ④术语表述要正确。切忌不着边际,乱套名词术语,费时而不显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