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选(选择正确答案,只填序号)。1.下面词语中的“露”读音正确的是[]A.揭露(lòu)B.暴露(lòu)C.露水(lù)D.露光(lòu)2.(1)春节晚会上的节目精彩极了。(2)他身体不好,今天来晚-六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多音字辨析/2019-05-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7、限制、限止:前者指规定范围,使不超出;后者指限制、止境,重在制止。
18、效仿、模仿:前者指仿效、效法;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摹仿:与“模仿”相同,但重在描摹书画等)
想象、相象:“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相象”彼此有相同或共同点。
19、显著、卓著、卓越;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显著”指非常明显;“卓著”指突出的好;“卓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20、显赫、显贵、显达:“显赫”权势等盛大;“显贵”做大官有身份的人;“显达”在官场上地位高而有名声。
21、贤德、贤明、贤能:“贤德”善良的德行;贤惠。“贤明”有才能有见识。“贤能”有道德有才能(“贤良”是书面语)。
22、显要、显耀:“显要”指官职高而权柄大;“显耀”指声誉、势力等著称。
23、贤惠、贤淑:“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也作贤惠;“贤淑”是书面语。
24、心神、心声:“心神”指(1)心思精力(2)精神状态;“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
25、向往、憧憬: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Y
1、云集、聚集:前者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用的是比喻义;后者指集合,凑在一起,一般用法。
2、以至、以致:都是连词,前者表示(1)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
(2)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后者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3、勇气、勇敢:词性和功能不同,前者是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后者是形容词、作谓语或定语。
4、原形、原型:前者指形状、面目;后者指类型、模型。
5、运用、应用:前者指根据事物特性加以利用;后者指使用,直接用生活或生产。
6、允许、容许:前者指许可;后者指许可(书面语,语义重)。
7、应付、周旋:
“应付”指(1)对人对事采取措施(2)敷衍、将就(带宾语);
“周旋”指(1)交际应酬(2)与敌较量,相机而动(否)。
8、严格、严厉:
前者指在掌握标准或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
后者指严肃而厉害(要求态度方面)。
9、赢利(盈利)、营利:前者指所得的利润(名词);后者指谋求利润(动词)。
10、谣言、流言:
前者指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后者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的话)。
11、臆测、臆度:前者指主观地推断;后者指<书>臆测猜度。
12、约束、规范:前者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后者指使遵守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13、依存、依附:前者指互相依附而存在;后者指附着、依赖、从属。
14、隐(yǐn)蔽、荫(yīn)蔽:前者指借助别的事物来遮掩;后者指(枝叶)遮蔽。
15、引见、引荐:前者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后者指推荐别人。
16、一律、一概:副词,适用于全体,前者强调无一例外;后者强调没有例外。
17、衣服、衬衫:“衣服” 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18、义气、意气:
前者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
后者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用事、意气风发”等。

Z
1、赞叹、赞扬:前者只有“称赞”之意;后者既有“称赞”之意,又有“表扬”之意。
2、准确、正确:
前者指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与“误差、偏差”相反。
后者指符合事实、道理或某种标准,与“错误”相反。
3、贞洁、贞节:
前者指妇女在节操上没有污点;
后者指(1)坚贞的节操(2)封建礼教所提倡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一种伦理道德。
4、侦察、侦查:
前者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
后者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而进行的活动。
5、追忆、追溯、追索:
“追忆”指回忆。
“追溯、追索”指探索事物的由来。
前者确指,后跟无选择性。后者不确指,后跟有选择性。
6、终止、中止:前者指结束、停止,表示事情全部结束。后者指中途停止,侧重于事情末做完。
7、专程、专诚:前者指专为某事而到某地。后者指特地(心意诚恳)。
8、指责、指摘:前者指责问(可褒可贬)。后者指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9、专长、特长:前者指专门的学问技能、特长。后者指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
10、震动、振动:前者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里不平静;后者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11、震荡、振荡:
前者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
后者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不要把它和“振作、振奋”联系起来,如“山谷震荡、人心震荡”都不可写成“振荡”。
12、震慑、震撼:前者指震动得使人害怕;后者指震动、摇撼。
13、战争、战斗、战事:
“战争”范围大,指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
“战斗”范围小,一般指具体的武装冲突;
“战事”指有关战争的各种活动。
14、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
“战果”战斗中获得的成果;
“成果”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褒义词;
“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
“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恶果”坏结果或坏的下场。
15、障碍、阻碍:前者指阻挡前进的东西,使不能顺利通过,名词;后者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动词。
16、做客、作客:前者指造访亲朋好友。后者指寄居在异地。
17、拯救、赈济:“拯救”救助;“赈济”用钱或衣服、粮食等救济(灾民)。
18、知觉、直觉:
前者指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比感觉复杂、完整;
后者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直觉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的,并非一种天赋的认识能力。
19、直接、直截:前者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后者指(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直截了当,也作直捷。
20、整顿、整饬、整治、整理:
“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或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整饬”(1)使有条理,整顿(2)整齐,有条理;
“整治”为了管束、惩罚、打击等,使之吃苦头;
“整理”上有条理,有秩序。
21、蒸汽、蒸气:前者指水蒸气;后者指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
22、追击、狙击:前者指追赶着攻击;后者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23、阻击、阻截:前者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后者指阻挡,阻拦。
24、蛰居、谪居:前者指<书>象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后者指被贬谪后住在某个地方。
25、资力、资历:前者指财力;后者指资格和经历。
26、肢解、支解:古代割去四肢的酷刑。前者多用本义,后者多用比喻义。
27、着眼、着意:前者指从某个方面观察、考虑;后者侧重于用心。

考点名称:病句辨析

  • 病句辨析:
    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
    修改病句时要准确使用修改符号对症修改,不能改变句子意思,修改后要认真检查。

  • 病句的常见类型:
    (1) 搭配不当:他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繁重。
    (2) 前后矛盾: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
    (3) 成分残缺:公园里开满了。 
    (4) 用词不当:班长把同学们的意见反应给老师。
    (5) 重复啰嗦:他经常回忆起过去的往事。
    (6) 词序颠倒:两个新旧社会,真是天壤之别。 
    (7) 指代不明:小刚和小华一起做作业时,他不小心把他撞了一 下。 
    (8) 大小概念并列:南京是我国六大古都。 
    (9)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10) 归类不当:农贸市场有西瓜、白菜等水果。 
    (11) 一个动词两个宾语:昨天上午,他戴着一顶帽子和一件大 衣出门了。 
    (12) 不合情理:农民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收麦子。
    (13) 褒贬不分:他们几个勾结合作,打击了犯罪分子。
    (14) 比喻不当:万里长城像一条长蛇。

  • 修改病句的符号及作用:
    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
    符号。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修改病句方法: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一般需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1、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2、找,确定句子的病症。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3、改,对证下药。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4、检查,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