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词填空,并标上合适的标点。啊呢啦吧呀例:让我试试(吧)!1.多么令人难忘()2.煮过的花籽怎么可能发芽()3.你不要命()4.姐姐学书法,是准备参加写字比赛()-二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小学语文 > 词性/2019-07-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
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
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考点名称:标点符号

  •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