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窃读记》中的“记”的意思是:①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②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③记号④记载事物的书或文章。(对的打“√”)“窃读”的滋味是____。2.《小苗与大树-五年级语文


5《太阳》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事寒冷的,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6《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7《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
一、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二、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
【宋】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送元二使安西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
五、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总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六、望洞庭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七、忆江南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八、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九、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十、渔歌子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
十一、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十二、秋思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十三、长相思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十四、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十五、牧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十六、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十七、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十八、学奕
学奕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十九、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二十、七步诗
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十一、鸟鸣涧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十二、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十三、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十四、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十五、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十七、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十八、浣溪沙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十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考点名称:辨析解释词义,辨析解释字义

  •  词义,字义的解释与辨析即是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 理解词义的主要方法:
    每个词都表示一定的意思,即词义。
    1、查字典或词典解释字词;
    2、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
    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3、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 字义辨析:
    1、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2、爱护、爱戴:
    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3、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4、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5、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
    1、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
    (2)加强命令语气;
    (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2、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3、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
    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4、暴发、爆发:
    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爆发”的使用范围比“暴发”宽。
    暴发:
    (1)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
    (2)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
    (1)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
    (2)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
    5、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
    “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
    “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6、辨别、辨认、辨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