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下列说法,对的画“√”,错的画“×”。1.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的小女孩,在对长辈的访谈中获得了读书的启示。()3.“有时-五年级语文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十三、长相思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十四、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
十五、牧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十六、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十七、清平乐.村居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十八、学奕
学奕
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十九、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
二十、七步诗
七步诗
【三国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十一、鸟鸣涧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二十二、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十三、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二十四、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十五、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二十七、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二十八、浣溪沙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十九、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考点名称:修辞方法

  • 小学阶段的比喻手法:
    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叫做比喻。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仿佛、犹如、似的等。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一样。其中月亮是本体,小船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2、拟人:根据想象把物当做人写或把人当做物写。
    例如:一路上,花儿一直对我微笑。
    3、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做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修辞叫夸张。
    例如:这间小屋连个人都站不下。
    4、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修辞叫对偶。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例如:在这里我见了最蓝的天空、最白的云朵、最伟大的奇观……
    6、反问:就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语气表否定,否定语气表肯定。
    例如: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7、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不需回答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目的是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例如:对面走来的是谁?正是我们敬爱的班主任老师。
    8、反语: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强幽默讽刺的表达效果。
    例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9 、引用:把别人的话或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有选择地组织到自己的文章里。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对比: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对比较描述。
    12、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
    13、通感:五官功能能出现互相补充,互相转化的彼此沟通现象。

  • 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
    设问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反问 :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