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九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7-12-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注释】:①、佞臣者:奸佞的臣子。②、的知:确切知道。③、正人:正直的人。④、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⑤、人庶:人臣庶民。⑥、魏武帝:曹操。⑦、教令:教化,命令。
1、下列句中加粗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有上书请佞臣者   则有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小石潭记》)
C.深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出师表》)
D.朕欲使大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曹刿论战》)
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为贤
B.请陛下佯怒试群臣
C.朕常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诈道训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
2、B
3、(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4、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5、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