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八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说明文阅读/2017-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做“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佘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吞噬:____________________
锐减: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第二段所运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答: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答: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的列数字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中“……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句中加粗词语“合拢、吞噬”有怎样的表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吞噬:吞食,并吞。锐减:急剧减少。
2.作诠释,说明“胡杨”的名由及它的生态作用。
3.拟人。生动地说明了胡杨林对南疆各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4.用数字进行比较,准确地说明了胡杨林的今昔变化。
5.生动表现了沙漠的凶残可怕,突出了沙化的惊人速度和谐成的严重后果。(意对即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