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农妇⑴每天睁开眼睛,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⑵记得幼年写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九年级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初中语文 > 小说阅读/2017-12-3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
农妇
⑴每天睁开眼睛,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⑵记得幼年写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会再来的,直到鬓边有了白发,才蓦然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
⑶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⑷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他那狭窄的书房里,我向他倾诉内心的困扰。
⑸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⑹我说:“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
⑺他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成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墨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⑻我大喊:“这些人都是人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⑼“你有权评定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⑽“但是,我年纪大了。”
⑾“我70岁那年,拟完成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向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⑿“你那位年轻朋友呢?”我问。
⒀“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⒁“对他来说,这14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记录。”
⒂“没有,他也承认过去的14年是空白的,真正的空白。”
⒃“为什么?”
⒄“依旧熙熙攘攘、推推挤挤的生活,14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⒅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我呆了。
⒆他拖着我走进他的厨房,说:“来,让我们谈谈目标问题,烤鸡腿香味诱人,边吃边谈,并不浪费时间。
(选自《意林》)
小题1:结合语境,说一说划线词“白卷”的含义。
小题2:“我”向84岁的老学者提出了怎样的困扰?
小题3:针对“我”提出的困扰,老学者给“我”的答案是什么?
小题4:在文章第⑻段,“我”为什么“大喊”?
小题5:下面给本文提供了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并充分说明你的理由。
①《时间》     ②《一次拜访》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2分)白卷的意思是一生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好像什么都没有做。
小题2:(3分)我的困扰是光阴似箭如梭,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的时间,这一生就这样一事无成了吗?
小题3:(3分)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确定目标,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会终有所成的。
小题4:(3分)因为老学者举的三个例子都是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的,因为他们过于伟大和超常,“我”自认是愚蠢的凡人,实在是没有任何能力与他们相比,所以我情急之下大喊了起来。
小题5:(4分)答例:我认为“时间”标题,文章是围绕“时间“话题来叙述事件的,因为我的困惑来自于如何对待“时间”,且本文的主旨是要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时间”, 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答例:我认为“一次拜访”更合适,因为我的困惑是在这次拜访中找到答案的,而且这次拜访时文章叙述的主要事件,是在拜访中有老学者点明文章主旨的


小题1:
试题分析:就根据句子的本身来理解即可,“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根据这句理解,显然“白卷”是指自己一生没做什么。
点评:本题不难,语境清楚,易于理解词义。汉语中的词语,很多是在基本义上有比喻义或引申义的,判断词义不能望文生义,要理解文字表达的内涵,若在句中还要根据语境来判断词义。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前后文相关句子理解,后文“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再次感叹,作者所说的“困扰”即自己觉得浪费了几十年的光阴一无所获。
点评:本题不难,文中有明确的文字信息提示。理解文章解答问题,要仔细阅读与问题有关的文字段,分析语言的含义和相互的联系,理解清楚分析到位,即可准确作答。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抓住第九段老者的回答来理解此问题,“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老者是在告诉作者即时抓紧时间为时不晚。
点评:本题不难,人物语言的含义比较直白,容易理解概括。一篇文章作者往往表达了很多的内容,回答问题,要进行梳理,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文字重要分析。
小题4:
试题分析:概括语境理解此问题,老者用举例的方法所说的道理与作者的认识存在巨大的差异,作者并不理解老者所说的话,有反驳的意味。
点评:本题不太好解答,任何解答都是牵强的。此题拟题不好,作者所写的“大喊”是虚拟的,且在文章中没有什么深义,不值得作为一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小题5:
试题分析:概括文章的内容,从语言的特点和标题的作用两方面来比较。“一次拜访”只是提到文章所述内容的“形式”,不生动,没有含义,而“时间”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含义丰富,标题醒目。
点评:本题不难,文章标题的特点和作用,学生比较了解。文章的标题要与文章的内容“风格”一致,意蕴丰富的文章,其标题也要具有含义,含蓄的标题能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