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会稽颇称多士。延到,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吏曰请召之。延曰:“龙丘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任延传》)
6.下列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修书记,致医药               致:送去
B. 遂署议曹祭酒                署:暂任
C.民常告籴交趾                 籴:买卖粮食
D.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暴害:残暴凶恶
7.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     ②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B.①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②九真俗以射猎为业
C.①敬待师友之礼               ②既之武威
D.①延乃令铸作田器             ②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百人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延就任会稽都尉后,总是聘请那些品行高尚的人,救济家庭贫穷的属官,勉励那些孝敬老人的人,可见任延自己也是个“躬德履义”之人。
B.任延认为龙丘先生有伯夷一般的节操,所以非常尊重他,可是龙丘为官不久就因病去世,任延很气愤,于是连续三天不去上朝。
C.任延到任九真后,发现这里的人们靠打猎为生,常常搞到生活贫困。于是,教他们开荒垦地,终于使当地百姓富足。
D.任延胆敢当面否定皇帝告诫他的要好好侍奉好上级的话,不过皇帝还是肯定了任延的观点。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译文
(2)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译文
(3)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译文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6.C
7.D
8.B
9.(9分)
(1)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2)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
(3)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

   6. 籴,买进粮食。
7. “于是”“就”。 A代词“他”/助词,不译。 B连词,表目的/介词“把”。C结构助词“的”/动词“到”。
8. 任延不是感到气愤,而是表示悲伤与哀悼。
[附参考译文]
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被任命为会稽都尉。会稽以人才众多而著称。任延到任,都聘请品行高尚的人,以对待老师和朋友的礼节尊敬地对待他们。对于贫穷的属官,总是分出自己的俸禄来救济他们。每次视察属县,总是派人慰问勉励孝子,招待他们吃饭。
吴地有位龙丘苌,隐居在太末。王莽时,四辅和三公连续征召他,但他不愿前去。属官汇报建议任延征召他。任延说:“龙丘先生亲身实行道德大义,有伯夷一般的节操。都尉为他洒扫院门,尚且担心让他感到羞辱,征召他是不可以的。”派功曹拿自己的名帖前去拜访,任延写了书牍,派人送去医药,前往的官吏使者在路上连绵不断。一年以后,龙丘苌就乘车到任延的官府拜见,希望在有生之年被录用任职。最终请他暂任议曹祭酒。龙丘苌不久因病去世,任延亲自前去灵前祭祀,三日没有升堂办公。因此郡中贤能的士人都积极入仕了。
建武初年,皇帝下令征召他任九真太守。九真民众习惯以打猎为业,不懂得用牛耕种,民众常常到交趾去买粮,常常导致生活贫困。任延于是下令铸造农具,教他们开垦田地。田地一年年开垦多了,百姓富足。
任延在九真郡任职四年,后被任命为武威太守,皇帝亲自召见,告诫他说:“好好侍奉上级长官,不要失掉好的名声。”任延回答说:“我听说忠臣不利己,利己不是忠臣。行正奉公,是臣子的节操。上级下级人云亦云,对陛下来说不是好事。至于好好侍奉上级长官,臣不敢接受旨意。”皇帝感慨地说:“你的话是对的。”
到武威之后,当时带兵的长史田绀,是郡里的大宗族,他的子侄门客为人凶暴为害。任延将田绀逮捕囚禁,田绀父子与门客被依法处死的有五六人。田绀的小儿子田尚就聚集了流氓几百人,自称为将军,夜里来攻打郡城,任延立即出兵击败了他们,从此威慑境内,官吏民众都很敬畏他。
任延又建立了学校,设立了主管的学官,从属官吏的子孙,都令之上学读书。武威郡才有了有学问的儒生。
任延后因擅自诛杀羌人,事先没有上奏而获罪,降职为召陵令。永平二年,任延被任命为河内太守,在郡任职九年,因病而亡。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任延字长孙。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