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乌用奸人以汩。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伪滥,发而者金万二千人。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内侍高力士日:“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帝日:“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日:“聪伪主,德不胜袄②,今祆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日:“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日:“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壹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注释】①汩:扰乱。②袄:通“妖”③赊:远④痁:shan,疟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少倜傥,尚气节   尚:高尚
B.由是进贤退不肖   进:提拔
c.昔刘聪除蝗不克   克:成功
D.因以无年   年:收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姚崇务实和被皇帝倚重的一组是 ,
.A崇奏决若流          B 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
帝左右顾,不主其语    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C 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    D唯独崇佐裁决
杀虫救人,祸归于崇           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大量军事文书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如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
B.中宗朝,贵戚奏请度人出家为僧尼,弄虚作假,危害国计民生。姚崇向皇帝进言,全国审查僧徒,打击了借佛教弄虚作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c.皇帝生活上特别关心照顾姚崇,下诏书安排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
D.对于国家大事,皇帝多向姚崇询问,姚崇深得信任,尽力辅佐皇帝,形成天下大治的局面。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1:A(“尚”为“崇尚”)     
小题2:B(A组:“崇奏决若流”是说姚崇处理政事的能力强;“帝左右顾,不主其语”说的是皇帝对姚崇拿小事来烦自己很不高兴,因而不搭理他的话。B组:“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表现了姚崇的务实精神,僧人泛滥,已经危害了国计民生,佛理就是要使百姓安宁:
“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哪怕就是姚崇生病不能视事,每逢大事,也要派源乾曜去向姚崇咨询请教。符合题干要求。C组:“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表现了姚崇的务实精神;“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也表现的是姚崇务实的精神,与被皇帝倚重无关。
D组:“唯独崇佐裁决”是说别的宰相都因为皇帝的威严果断,或谦虚或畏惧,不敢做事情,只有姚崇辅佐皇帝处理政事,与“务实”无关;“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没有表现对姚崇的倚重)
小题3:C(皇帝没有亲自去问,而是派人去问)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姚崇年轻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后便喜好读书。
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中宗时,近戚奏请度人为僧尼,富裕人家的强壮男丁借此逃避赋役。姚崇进谏:“信奉佛教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做事要给社会带来好处,要使百姓平安,这才是佛理。怎能让奸人来扰乱真正的教理?”皇帝认为他说得好,诏告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就有一万二千多人。
姚崇曾经在皇帝面前排定要提拔的郎官,皇帝环顾左右,不理会他的话。姚崇恐惧,再三陈述,皇帝始终未应答,姚崇急忙退出。内侍高力士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与大臣一起裁定行或不行。现在姚崇急切进言,陛下不表态,不是一种虚心接受进谏的态度。”皇帝说:“我将政事交给姚崇,大事我应当参与决断,至于任用郎官,姚崇难道不能做主?却要再来烦劳我。”姚崇听说后才放心。由此姚崇提拔贤能之人,罢免不称职的官员,因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遭受重大蝗灾,民众又祭又拜,眼看着蝗虫吞食青苗却不敢捕杀。姚崇奏请捕杀蝗虫,朝廷派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向皇帝上书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倪若水拒绝御史不服从命令。姚崇写信讽刺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之时,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时候的贤良太守,蝗虫都避而不入其辖区。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了吗?如今坐视蝗虫咬食青苗,你却忍心不救,因此而遭遇荒年,还叫什么刺史呢?”倪若水害怕了,才大力捕杀蝗虫,捕得蝗虫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说:
“大凡天灾,哪里可以用人力去制止呢!再说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天道和气.希望您能好好想想。”姚崇说:“如今蝗虫幸而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都要被吃光了,百姓该怎么办?如果杀虫救人(天降灾祸),灾祸都归于我吧,我不会推卸给你!”蝗害最终平息。
此时,皇帝刚刚亲政,朝夕询问政事。其他宰相惧怕皇帝的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唯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旅馆。这时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疟疾写信告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令源乾曜前往姚崇处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好,皇帝就说:“这肯定是姚崇谋划的。”遇到不好的,就说:“为什么不去问问姚崇啊?”皇帝想让姚崇住得离自己更近一些,下诏让他移住到四方馆,每天派人问候饮食起居,派去的御医络绎不绝,赏赐的食物连续不断.姚崇觉得四方馆豪华宽大,不敢居住.皇帝派人对他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这有什么可回避的呢?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