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感谢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之甚厚
B.陛下不知其驽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以嘉名
D.里中社,平为宰 君家妇难为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小题5:翻译。(6分)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谢:婉言拒绝,推辞。)
小题1:D (D项的两个“为”都是动词,“做,当”。A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代词,“她”。B第一个“其”是代词,“我、我们”;第二个表选择。C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第二个是介词,“把、用”。)
小题1:C(谓语前置)
小题1:D (“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不妥。)
小题1:翻译(6分)(1)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纵,听任、任凭;游学,外出求学;句意:各1分)
(2)(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一岁,一年;几何,多少;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他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业,说:“有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了她。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啊!”陈平说:“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
吕后立吕氏宗族的人为王,陈平假装顺从。等到吕后去世,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陈平是主要的策划者。孝文帝即位后,他认为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灭吕氏宗族,功劳多。陈平想把尊位让给周勃,于是自称有病推辞。孝文帝刚刚即位,感觉陈平病得奇怪,探问他。陈平说:“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到诛灭吕氏宗族时,我的功劳也就不如周勃了。我愿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于是孝文帝就任命绛侯周勃当右丞相,位次列第一;陈平降职为左丞相,位次列第二。赏赐陈平黄金千金,增加食邑三千户。过了一段时间,孝文帝已经更加明了熟悉国家大事,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判决案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管理百官!陛下不认为我们能力低下,让我们担任宰相的职位。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这才称赞他答得好。右丞相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这时绛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一会时间,绛侯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人独任丞相。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共14分)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