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恶吴起恶:毁谤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谢吴起谢:劝诫
D.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小题3: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    )
①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   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
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  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②③
小题4: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好用兵,善用兵,攻齐、攻秦,皆去得过辉煌成功。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言。
D.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送他。
(2)这时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想去侍奉他。
(3)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


小题1:“谢”应为“辞退”
小题1:A项:到,前往;代词,他。 B项:还是;他。 C项:却;用来。 D项均为因为。
小题1:④⑤⑥讲吴起跟士兵同甘共苦,士卒愿为之效死。
小题1:“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常痛恨他”与原文意思不符。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侍奉鲁国国君。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鲁国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吴起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大败齐国。
鲁国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猜疑残忍。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他和母亲诀别时,咬得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决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和他断绝关了师徒关系。吴起于是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侍奉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鲁国只是个小国,现在却有了战胜国的名声,那么各诸侯就要图谋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对此心有疑惑,就辞退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文候贤明,想去侍奉他。文候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名利而爱好女色,然而带兵打仗,就连司马穰苴也比不过他。”于是魏文候就任用他做将军,攻打泰国,夺取了五府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褥垫,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的,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脓液,怎么还哭呢?”那么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以前吴起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候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信任,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泰国和韩国。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i吴起于是欲就名,..”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 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