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1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1未遑(huáng):没有闲暇。2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属:连缀,写)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才学优异)
C.乃贾生曰。(短:说坏话)
D.自以寿不得长,又以去,意不自得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廷尉言贾生年少;今君亡赵走燕。
B.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相如持璧却立。
C.居顷,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填然鼓
D.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焚百家之言,愚黔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第Ⅱ卷(共120分)
完成下列各题。(共36分)
小题4:文言翻译、断句。(共10分)
1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4分)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4分)
3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2分)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选自《颜氏家训》)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吴公)旧时与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
2、梁怀王是文帝的小儿子,很受文帝的宠爱,而且爱读书,(文帝)因此派贾谊担任他的老师。
3、答案: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小题1:试题分析:D 项“适”指用贬官。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A.说/却 ;B.就/趁机 ;D.凭借/来。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B项中“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错。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故”、“学事”、“征”各1分,句意1分。
(2)这个句子中判断句式1分,“爱”、“傅”、“故”各1分。(3)根据句意和关键词进行判断对两处1分,四处2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如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帝时已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律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就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马市。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