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①,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xuán hù,古城名),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赗(fèng) ②遗而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③,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参军,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④,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选自《陈书》,有删节)
注: ①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②赗,给送葬者助葬的物品。
③俚獠: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 ④逆旅:迎客止宿之处,客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哀: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善:赞许
C.及夕,各引去引:退却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故:缘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兄姊并长大,困赋役青,取之
B.文育杜僧明攻广州则与斗卮酒
C.南入则公侯公我献之
D.文育以告,劢遣之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为人有节义”的一组是(   )
A.①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②创愈,辞请还葬
B.①累征俚獠,所在有功②厚加赗(fèng)遗而遣之
C.①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②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
D.①文育身被九创② 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信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热烈欢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3分)
(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3分)
(3)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A
小题5:(1)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
(2)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就把我的话作为证明)。
(3)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军中第一。


小题1:
试题分析:“善”是“与……交好”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介词,被/介词,比; B连词,跟/动词,给; C动词,作/介词,替;D都是副词,表顺承,于是、就
小题3:
试题分析:A第一句表明周文育幼壮志,B第二句说的是陈庆之,D第二句表明周文育喜欢钱财
小题4:
试题分析: “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收他为养子”错,是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
小题5:
试题分析:各句的得分点:(1)善、遗、不之省各1分(2)须臾、见信、以……为,各1分。
【参考译文】
周文育,字景德,是义兴阳羡县人。少年时父亲去世家庭贫苦,原先住在新安寿昌县,姓项,名猛奴。11岁,能在河水里来来回回游几里远,能跳高五六尺,与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座游戏,没有人能赶上他。义兴人周荟担任寿昌浦口戍主,见到周文育认为他很出众,便招来和他谈话。周文育说:“母亲年老家里贫穷,哥哥姐姐都已长大,一直被赋役困扰着。”周荟同情他,就随着周文育到他家里,向他母亲请求领养周文育为养子,母亲就同意了。等周荟官职期限任满,就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城,拜见太子詹事周舍,请他为文育取名字,周舍就为他取了这个名字,字景德。周荟让哥哥的儿子周弘让教他书法、算术。周弘让善于写隶书,抄写蔡邕的《劝学》和古诗送给周文育,周文育不认识也不理解这些。对弘让曰:“谁能学这些,要想取得富贵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周弘让认为他有雄心壮志,教他骑马射箭,文育非常高兴。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周荟同郡,一向相处很好,起用周荟为前军军主。陈庆之派周荟带领五百人前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人,蛮人密谋活捉周荟要送给魏,事情被发觉后,周荟与周文育率兵抵抗。当时贼兵非常多,一日之中战斗几十回合,周文育担任前锋冲锋陷阵,勇敢为军中第一。周荟在战斗中战死,周文育骑马夺回周荟的尸体,贼人不敢逼近。到了晚上,各自退兵。文育身受九处创伤,伤好后,辞请回家安葬父亲,陈庆之认为他很有节义,送给他很多助葬的物品然后送走了他。安葬完毕,恰好碰上庐安兴做南江督护,他起用周文育同行。多次征讨俚獠,立下很多功劳,授职南海令。庐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被高祖打败,高祖赦免了他,记载在《僧明传》里。
后监州王劢让周文育担任长流参军,周文育深受重用。王劢被取代,周文育想和王劢一起北下,到大庾岭,问占卜的人,占卜的人说:“您北下不过作个令长,向南可以作公侯。”文育曰:“有足够的钱便可以,谁期望作公侯。”占卜的人又说:“您很快就能突然得到二千两银子,如果您不相信我,就拿我的话去验证。”这天晚上,住在旅馆,有商人请求和文育赌博,文育赢了他,得到银子二千两。第二天早上辞别王劢,王劢问他原因,文育把事情告诉他,王劢就让他回去了。高祖在高要,听说他回来,非常高兴,派人迎接他,大加赏赐,分在军队中任职。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