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呼,声非加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
嗟乎!师道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吾未见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声非加也疾:快,引申为响亮今之众人众人:一般人
B.而江河绝:横渡功在不舍:停止
C.小学而大遗:遗忘士大夫之族:类
D.用心也一:专一驽马十驾:马走一天的路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吾未见明也日与徒上高山
B.师道不传也久矣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C.顺风呼倚歌和之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而耻学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句读之不知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渺渺兮予怀D.凌万顷之茫然
小题4:下列句子中,与例句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其身也,则师焉
A.吾从而B.幽泉怪石,无不到
C.望西山,始指D.攀援而登,踞而遨: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和《师说》都是论说文,为了阐明作者观点,都用了对比论证方法。
B.荀子连用“跂而望”、“登高而招”等五个比喻,反复说明学习的作用。
C.韩愈的“求师问道”,以荀子的观点来审视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D.韩愈将“句读之师”与“问道之师”比较,含重“问道”轻“句读”之意。
小题6:将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题3分)
(1)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D
小题6:(1)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善”、“焉”各1分;语意通顺1分)(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位卑”“官盛”1分,“羞”1分,语意通顺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遗:丢弃。对于课内的重点实词,一定要落实好课文注释。
小题2:
试题分析:A.第三人称代词,他/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B.助词,取独。 C.连词,表修饰。D.介词,向。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D与例句者是定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主谓倒置。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A名词意动用法, 以……为师 //B形名,远的地方//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认为……奇异//D.名作状,“象簸箕一样”。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小题5:
试题分析:无“重轻”之意。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6: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善”解释为善行,“焉”为句末语气助词,可解释为了;第二句时注意“位卑”解释为地位低,“官盛”解释为官大,“羞”为意动用法,感到耻辱。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文言文阅读

  • 文言文阅读: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 文言文的考察:

    文言文的考察在“难易程度上”应属于“易”的。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内部分只要有针对性的去背就行了。

    三种方法:

    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准确理解词义、翻译句子基本原则:

    是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
    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
    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