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文言文阅读/2019-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之。弗信。
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骑六千匹,粟支数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号出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于东垣矣。渡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而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彊赵,南近齐,齐、赵彊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
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燕易王卒,其后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者,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齐王使人求贼,不得。苏秦且死,乃谓齐王曰:“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于是如其言,而杀苏秦者果自出,齐王而诛之。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注】①蒲服即匍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之,弗信      少:轻视
B.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军于东垣矣军:驻扎
C.何前而后恭也倨:傲慢
D.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辞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自伤,闭室不出②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B.①且夫秦攻燕也②自书典所记,未有也
C.①子必欲合从安燕  ②蹈其背,出血
D.①齐王而诛之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3:简要概括苏秦的人物形象。(3分)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3分)
(2)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4分)
(3)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划4处)。(2分)
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能言善辩,不慕名利,有过人的智谋。(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小题4:(1)如今你丢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一句1分)
(2)燕国之所以不受敌国侵害(燕国不受敌国侵害的原因),是因为赵国在他的南边作为屏障。(一句2分)
(3)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一句1分)
小题5: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意思是嫂嫂赶快弯曲着身子匍匐在地上,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谢”在这里是动词,“谢罪”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C项皆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以致”等。A副词,于是;副词,才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代词,这种情况D连词,于是;介词,通过。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可依据司马迁的评论同时结合上文的叙事来解答,“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可以分析出苏秦能言善辩;“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可总结出苏秦才智过人;“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可分析出苏秦不慕名利。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释”,丢掉;“困”,穷途末路;“宜”,应该。(2)句中“所以”,表原因;“以”,因为;“为蔽”,作为屏障。(3)句中“被”,承担;“讳”,讳忌。
小题5: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具体做法,可以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本题画线句子中,“苏秦”“闾阎”都是名词;从上文内容可判断,“连六国”“从亲”可以看作是词语;“列其行事”“次其时序”对称句式,依据这些信息考生就可以很容易正确断句了。
【文言文译文】
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到齐国从师,曾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他出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以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为目的。如今你去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就关门不出,把他的书都取出来,再次发愤阅读,说:“一个读书人已经埋头读书了,却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取得高位和荣耀,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他从这些书中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说道:“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打算去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平素就熟悉苏秦,都轻视他。
苏秦离赵又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苏秦游说燕文侯道:“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滹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两千多里,战士好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储存的粮食足够几年之用。南面可从碣石山、雁门山输入丰富的物资,北边可以种植枣栗获得很大利益。即使人民不耕种田地,单是枣栗的收入也就够富了。这真是天然的府库啊!燕国之所以不受敌国侵害是因为赵国在南边作为屏障。秦国如要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九原,经过代郡、上谷,穿行几千里,即使能攻下燕城,秦国也会考虑到没法守住。秦国不能加害燕国,这是明摆着的事情。现在赵国如果要进攻燕国,发布号令,不到十天就可以有几十万军队进驻到边境的东垣一带。接着,赵军再渡过滹沱和易水,不到四五天,便直抵燕国的都城了,所以说,秦国进攻燕国,是到千里之外去作战,赵国攻打燕国,是在百里之内作战。不担心近在百里之内的祸患,而却看重千里之外的敌人,没有比这更错误的政策了。因而我希望大王能和赵国联合,天下联为一气,那么燕国一定没有祸患了。”燕文侯悦:“你的话虽然很对,但我们的国家弱小,西边靠近强大的赵国,南边接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你一定打算要用合纵的策略使燕国获得安定,我愿把国家交给你安排。”
苏秦北上向赵王报命,途经洛阳。周显王得悉这一消息非常害怕,赶忙派人替他清扫将要经行的道路,并派人到郊外慰劳。苏秦的兄弟妻嫂斜着眼不敢抬头正视,都俯伏在地上,侍候他进食。苏秦笑着向他的嫂嫂说:“你怎么以前对我那样傲慢,现在却这么恭敬呢?”嫂嫂赶快弯曲着身子匍匐在地上,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那是因为小叔你现在的官高而钱多啊!”苏秦深有感触地叹道:“同样是我这个人,富贵了亲人就害怕我;贫贱就受到轻视,亲人尚且是这样,何况是一般人呢!假如我在洛阳城边有二顷良田,我还能佩上六国相印吗?”于是他便把千金分赐给同族的人和朋友。
燕易王死去,燕哙继立为王。后来,齐国有许多大夫和苏秦争宠,派人暗杀苏秦,苏秦受了重伤,挣扎着逃走。齐王派人去抓凶手,没有抓到。苏秦快要死了,便对齐王说:“我如果死了,请您把我车裂了而在刑场上示众,并宣布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作乱。’这样,那暗杀我的凶手就定能抓到了。”于是齐王照他的话办,暗杀苏秦的凶手果然自己露面,齐王就把他捉来处死。
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讳忌研习他的学说。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凡是不同时期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合纵相亲,这正说明他的才智有超过一般人的地方,所以,我列出他的经历,按着正确的时间顺序加以陈述,不要让他只蒙受不好的名声。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主要考查你对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