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情深[美国]丹.克拉克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轿车,圣诞节那天,当保罗离开办公室来到停车场时,一个小男孩正绕着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仔细的端详着,-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兄弟情深
[美国]丹.克拉克

  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轿车,圣诞节那天,当保罗离开办公室来到停车场时,一个小男孩正绕着那辆闪闪发光的新车,仔细的端详着,小心地抚摩着,不停的赞叹着。看到保罗走过来,他十分羡慕的问:“先生,这是您的车吗?”
  保罗微微的点点头,自豪的说:“这个是我哥哥送我的圣诞礼物。”
  男孩子惊讶的睁大眼睛,看着保罗,半信半疑地说:“您说这是您的哥哥送给您的圣诞礼物?没花您的一分钱?”
  看到那个男孩羡慕的眼神,保罗骄傲的点了点头。
  “天啊,我真希望也能……”
  听到那男孩这么一说,保罗以为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像自己的哥哥那样的兄长。但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我真希望自己也是个能送车给弟弟的哥哥。”男孩不无遗憾的说。
  保罗吃惊的看着那个男孩,脱口而出的问道:“你想不想坐我的车去兜兜风?”
  “哦,是真的吗,先生?”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是那样的话,可真是太好了。我太想坐坐您的新车了。”
  保罗微微笑了笑。他知道那个男孩想干什么。他一定是想向邻居炫耀炫耀,让大家都知道他坐了一辆新车回家。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
  “先生,您能不能把车子停在那两个台阶的前面?”男孩恳求道。
  保罗在台阶前面停好车,那个男孩飞快的跑上阶梯。不一会,保罗听到他回来的声音,但动作似乎有一点缓慢和笨重。
  正在犹豫之间,保罗看到那男孩扶着一个跛脚的小孩儿缓慢的走出来。包罗立刻就明白了“他应该就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吧!”
  这时,那男孩已经来到了车前,他紧紧的抱着他那跛脚的弟弟,指着罗保的新车,兴奋的说:“你看,这就是我刚才在楼上对你说的那辆新车。这是保罗的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哦!将来我也会送给你一辆像这样的车。到那个时候,你就能开着自己的车去看那些在圣诞节时挂在窗口上的漂亮饰品了,就像我以前对你说的那样。”
  面对此时此景,保罗的心陡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感到眼眶湿润了。他走下车子,帮那男孩把跛脚的弟弟抱上车子。那男孩高兴极了,飞快的爬上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他满怀感激的看着保罗,激动的对他说:“谢谢您,先生!”
  保罗看着他们,还是微微的笑了笑,说:“小心,坐好!”然后,他发动了汽车。就这样,他们三人开始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假日兜风。
  就在那个圣诞夜,保罗才真正体会到耶酥所说的“施比爱更有福”的道理. 选自《感动你一生的故事全集》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把小说发生的时间安排在圣诞节,因为这一天保罗刚刚得到哥哥的圣诞大礼,心里高兴,又是假期,有充足的时间陪小男孩兜风。
B.保罗主动提出请小男孩坐自己的车兜风,并且一再满足小男孩的要求,为小男孩的举动而感动流泪,说明保罗是一个充满热情、富有爱心的人。
C.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新的大轿车作为圣诞礼物,而小男孩则只能借保罗的车给他那跛脚的弟弟以口头许诺,这种对照反映了西方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
D.小说运用了衬托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保罗的言行和心理来描写小男孩行为的出人意料,突出了小男孩对跛脚弟弟的纯真的爱。
E.小说篇幅短小,但作者巧设悬念,情节出现多处转折,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卒章显志,主旨鲜明突出,感情真挚,引人深思。
2.小说的情节共出现了几次转折?请找出明显转折的句子,并回答如此安排转折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回答小说中有哪些细节直接表现了兄弟情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是怎样表现主旨的?结合你的理解和体会,谈谈对结尾“施比爱更有福”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AC
2.主要有两次转折。转折的语句有:①但是那个男孩接下来说的话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②但是这次保罗又猜错了。表达效果:文中的两次转折使情节产生了波澜,更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的心;对表现“那男孩”对弟弟的一片深情效果更好。(意对即可)
3.细节有:“那个男孩飞快地跑上阶梯”“那男孩扶着一个跛脚的小孩儿缓慢地走出来”“那男孩高兴极了,飞快地抓上车子,坐在弟弟的身旁”“他满怀感谢地看着保罗”。(答出三处即可)
4.小说通过写一个男孩,小小年纪就立志要送给他跛脚的弟弟一辆新车,好让跛脚的弟弟能驾车出游这一故事来表现主旨。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施爱和被爱。一个人,能“被爱”是幸福的;但他不应该只想到被爱,更应该想到施爱,去感受施爱的幸福。(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兄弟情深[美国]丹.克拉克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崭..”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