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的利用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被称为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太阳能的利用

  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这些被称为常规能源;还有一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等,是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的能源,被通俗地称为新能源。其实太阳能、风能等,人类很早就已开始利用,这里把它称作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而言。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区分也是相对的,今天的新能源将来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如核裂变,过去是新能源,现在由于技术基本成熟,大多数时候它已经被看作是常规能源。上述这些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被作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基础,受到了高度重视。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不仅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水能等都间接来自太阳能,而且太阳每年投射到地球上的辐射能高达1.05×1018千瓦时,相当于1.3×106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几十亿至几百亿年,所以几乎可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其开发和转化的成本,却是新能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为太阳能的总量虽然很大,却十分分散,能流密度较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每平方米只有1000瓦左右。同时,还会受季节、昼夜、气候等影响,时强时弱,很不稳定。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太阳能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太阳能利用领域已由生活热水,建筑采暖等扩展到工农业生产许多部门。
  太阳能可以通过光-热、光-电、光-化学转换来利用。
  太阳能光-热转换是用集热器把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热能以直接利用。集热器有平板式、真空管式、聚焦式等,它可以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也可以是将太阳辐射会聚后集中照射,使传热介质(空气、水或防冻液)升温,用于家庭采暖、供应热水、制冷、烹饪、工业用热、农用温室等。
  1955年以色列科学家研制出选择性吸收涂层,它对占太阳光能量90%以上的短波部分具有很高的吸收率,采用这种涂层可显著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另外采用平面或凹面的聚光反射镜(定日镜)聚焦太阳辐射,也能得到很高的温度,可用于发电和金属熔炼等。发展中的太阳热发电系统有槽式线聚焦系统(用抛物柱面槽式反射镜将阳光聚焦到管状接收器上)、碟式系统(用抛物面反射镜聚焦)和塔式系统。
  太阳能光-电转换是利用依据光生伏打效应研制的太阳电池,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光电转换效率达6%的实用单晶硅太阳能电池,1958年被用作“先锋1号”卫星的电源,这一重大突破为太阳能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奠定了技术基础。此后,很快开发出多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多晶硅电池、非晶硅电池、硫化镉电池、砷化镓电池等,光电转换效率已达20%以上。除用于卫星、空间站外,已在灯塔、航标、微波中继站、铁路信号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太阳能电池的汽车、飞机也在积极研制,还建成了太阳能电池节能住房和太阳能电池电站等。一些发达国家还在探索建造太空太阳能电站,它将巨型太阳能电池组送到对地静止轨道上运行,借助微波发生器将电流转换成微波流,输送到地面接收站,再经转换变为电力送入电网。预计这一宏伟工程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
  太阳能光-化学转换主要是利用光化学反应研制光化学电池。这种电池由半导体材料和电解液组成,当太阳光照射半导体和电解液界面时,产生化学反应,在电解液内形成电流,并使水电离产生氢气而供应用。这也是氢能的开发利用的途径之一。
  一个广泛利用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即将来到。
1.以下有关太阳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称太阳能为新能源是因为现在可以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B.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是发展未来社会和经济的能源基础。
C.季节、昼夜、气候等会或多或少地对各种利用太阳能的设施产生影响。
D.过去对太阳能的利用大都是直接利用,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太阳能的利用都是先转化再利用。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认为太阳能是最重要的基本能源,是指它是生物质能、风能等所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基础。
B.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是新能源开发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C.太阳能可以被转换为热能、电能、化学能加以利用,是可利用方式最丰富的能源。
D.太阳能不仅能量巨大,而且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再加上可以间接产生或直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因而说它“最重要”毫不为过。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同样可以用来发电,槽式线聚焦系统、碟式系统和塔式系统都是正在发展中的太阳热发电系统。
B.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研制成功是太阳能的利用进入现代发展时期的技术基础。
C.光化学电池的发电原理是当太阳光照射半导体和电解液时会产生电流。
D.光电转换效率已达2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一些发达国家把太阳能电池组送到对地静止轨道上,用以建造太空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的利用将进入高投入高产出的时代。
B.太阳能电池可以使光电转换率达20%以上,高效吸收涂层又可以帮助吸收90%以上的太阳热能,我们可以说100%地利用太阳能了。
C.因为太阳能光-化学转换可以产生氢气,并能加以利用,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氢能也是太阳能的一种。
D.如果用发展的观点来看,现在的新能源将来都可能会被看作是常规能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D
3.A
4.D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太阳能的利用地球上的各种能源,有的已被大规模开发和广泛利用,..”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