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毛毛雨陈金辉谚曰:“七月黑,八月白,九月落山白。”山白,即毛毛雨,又有谚道“毛毛雨打湿衣裳”。农谚道出毛毛雨发生的时间和其渐湿人衣的特点。多-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毛毛雨
陈金辉

  谚曰:“七月黑,八月白,九月落山白。”山白,即毛毛雨,又有谚道“毛毛雨打湿衣裳”。农谚道出毛毛雨发生的时间和其渐湿人衣的特点。
  多年不见毛毛雨,在我居住的F城关,总是进行着阴晴云雨天气的交替变换,难得出现“落山白”。屈指算来,我离开故乡熟悉的毛毛雨总该有30多个年头了。
  一天傍晚,我乘公交汽车回乡,车子驶入城北不久,但见群山裹上白色的纱巾,那丝丝缕缕的毛毛细雨飘进车窗,抚摸着我滚烫的脸颊,一种亲切的温馨的家乡问候着实让我感动不已。久违了,毛毛雨!
  抵达北西亭车站,我转乘摩的回乡。我的话题仍离不开毛毛雨,中年司机也脱口赞颂起毛毛雨来。他说:“这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因我们地处城北,三面皆山,‘山白雨’只落在我们北区一带,很难落到县城。”司机的话,道出了毛毛雨“贵客难来”的神秘感。
  沐浴在柔柔软软飘飘洒洒的雨雾中,精神顿觉无比舒畅。我仿佛置身在硕大无比的瀑布前,领受着细小雨滴的溅濡。看着路上的行人,没有一个带上雨具,也许大家也如同我一样怀着好心情,接受这轻盈潇洒的使者“润物细无声”的馈赠。
  自然万物,真是丰富多彩、耐人寻味。它们走近人们的脚步和方式又是多么不一样:雷雨闪电是那么迅猛,暴风骤雨是那样粗鲁无礼,地震海啸又是多么恐怖无情惟独毛毛雨,她是如此温柔飘逸,可亲可近。
  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
  我的故乡在“人山”(因山形而得名)脚下,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农历九月以后,人山山上山下常飘飞着毛毛细雨,她悄悄地润泽着山野草木田间庄稼。每当毛.毛雨来临时节,故乡的父老乡亲依然参加劳动,而毛毛雨更给我们贪玩的少年儿童增添了不少情趣,我们摸摸被毛毛细雨润湿的头发,照样狂奔乱跳,跋山涉水,反倒觉得精神抖擞!毛毛雨,她的百般柔情,给我的少年平添上温馨浪漫的色彩!但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她竟去向何方,大概也缘于“温室效应”,才逼使她退避三舍销声匿迹。我在不断地刨根究底,试图探明不见她芳影的原因。
   今天,在家乡的土地上我们相逢了!那“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悦和亲切感自不在话下,而你那温柔细腻的特点,着实更让我想到我的本行工作——教书育人。
   几十年来,我对待自己的万千“桃李”,都曾像毛毛雨一样地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工作吗?我曾像毛毛雨一样滋润着他们的思想情操,培育着他们的优良品格吗?其间,哪怕只有一次,我曾暴风骤雨般地批评过他们吗?我曾粗鲁地训斥过他们吗?我不断地拷问着自己!
  几十年来,我在默默无声地滋兰树蕙,我以我毛毛雨般的方式,实现了师生间的和谐。许许多多的学生离开我的视线,又回到我的视线之内,虽然我叫不上他们全部的姓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仍然亲亲热热地叫我老师。并随着我的学生们像毛毛雨一样的讲述,重温着往日师生间的细枝末节点点滴滴。那些往事更像毛毛细雨一般洒落在我干涸的心怀上,给我丝丝快慰,总是伴随着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在今天飘飞的毛毛雨中,我的万千思绪也随着她自由飞舞。亲情友情鼓满我的心胸,我沉浸在深深的惬意中……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毛毛雨”为题,既描绘了自然界中的“毛毛雨”,又抒写了生活中的“毛毛雨”,使人耳目一新。
B.毛毛雨只落在城北农村,而县城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县城地域宽阔,没有屏障,所以毛毛雨“贵客难来”。
C.同样是自然现象,但毛毛雨不同于雷雨闪电的迅猛、暴风骤雨的粗鲁无礼、地震海啸的恐怖无情,作者对毛毛雨情有独钟,并进而借物抒情,令人产生共鸣。
D.作者常年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以毛毛雨般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书本知识,提高学业水平,丰富文化素养。
E.本文前后连贯、首尾一致,以“毛毛雨”为感情线索,引起丰富的联想,这是古典诗歌中“比兴”手法在散文中的应用。
2.联系全文回答,毛毛雨具有哪些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五个字,可选用原文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文章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说“就是这可亲可近的毛毛雨,她曾落在我生命的旅程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这些事例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BD
2.(1)渐湿人衣(2)润物细无声(3)温柔细腻(答成“柔柔软软”“飘飘洒洒”“轻盈潇洒”“温柔飘逸”亦可)
3.因为“我”一生中与“毛毛雨”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1)回乡途中遇上久违的毛毛雨;既写出久别重逢的喜悦,又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少年时在毛毛雨中狂奔乱跳;突出毛毛雨带给少年的乐趣。
(3)成年时在教学中用毛毛雨般的方式教育学生并与学生和谐相处;强调毛毛雨给“我”在教育方式上的影响和启示。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毛毛雨陈金辉谚曰:“七月黑,八月白,..”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