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杜道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
杜道明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 
  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物质表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景象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时空的问题上,与诗画有相通之处。由于园景和诗境、画境一样,在美学上共同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因此这三者都具有以有限空间描写无限空间的艺术创作原理。 
  园林的意境和风貌主要取决于造园家的文化素养,这也是许多名园出自文人画家之手的原因。而著名的造园家几乎都工于绘事,擅长诗赋。在造园过程中,诗赋、绘画艺术的合理运用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这就使园林艺术和山水画、田园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往往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匾额、楹联等,又常常受到山水田园诗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中国古典园林每每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但园林的意境与诗、画又有不同,诗画的意境是借助于语言或线条、色彩构成的;而园林的意境是借助于实际景物与空间构成的。不过在美学上三者又有共同之处,即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
  中国历代园林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营造了许多园林,虽然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游览者无论站在园林中的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面。中国古典园林十分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也正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要充分领略园林“入诗”“入画”的意味,不仅要熟悉中国古典园林的常见手法和布局,还要用心体会风景背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园林意境的产生,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这些景物由建筑、山石、水体、花木构成,是有形、有限、有比例的,是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而由景所产生的人的想象空间,却是无形、无限,无比例的。园林意境的产生,同样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无论造园家如何精心设计、布局,唯一的目的就是在特定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刺激游客的“心”,促使其生情、生意。唯有心物契合,情景合一,园林的意境方能酝酿生成。而园林景物对游人情感的激发,主要是通过人的眼、耳、鼻三个感官。作用于眼睛的主要是园林的景点,这些景点的构成要素是建筑、山石、水体、花木等。作用于耳的信息,主要反映在园林以声音为特点的景点上。如秋雨梧桐是人间说不完道不尽的悲欢离合的典型;残荷雨声代表着一种忆旧怀亲的伤感愁绪;雨打芭蕉则表达一种轻愁、一种无奈的思念之情。作用于鼻的信息,则主要体现在园林内植物的芳香。如春天有扑鼻的桃李芬芳,夏日有袭人的荷花清香,秋季有浓郁的丹桂飘香,冬天有浮动的腊梅暗香。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写意”手法的运用,一山一石都耐人寻味,给人留下充分的联想和回味的余地。一块小石,便有山壑气象;一勺清水,便有江海气象;一草一木,便有森林气象。而园林的布局设景,又尽量避免形成一览无余的视觉效果,使人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仿佛置身于变幻的仙境中,从而形成一种含蓄幽深、形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多多,最本质者在于意境之美。(摘自《中国文化研究》2011,有删改)
1.下列关于“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B.意境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由于客观景物的诱发在头脑中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C.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是意境的基本特征。
D.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由自然界的砂、石、水、土、植物、动物等材料构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和诗赋、绘画一样,都追求“境生象外、情景交融”的意境。
B.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造园者是否精通山水画论决定着古典园林的意境风貌。
C.中国古典园林常常借声音现象传达个人的情感意绪,赋予它们动人心弦的情感美特征。
D.园林意境的产生既离不开具体而真实的景物,也离不开人的思想感情的参与。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画关系密切,甚至可以说它就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B.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任何一座建筑小品,实际上都代表了造园家的人格理想。
C.只要眼、耳、鼻感官健全的人就都可以充分领略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D.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既取决于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也取决于观赏者的想象再创造。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B
3.C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杜道明中..”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