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核废料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国际上通常将核废料分为低放射性核废料和高放射性核废料两种,前者-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核废料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堆用过的不再需要的并具有放射性的废料。国际上通常将核废料分为低放射性核废料和高放射性核废料两种,前者主要指医院、工厂、研究机构以及核电厂等产生包含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如衣物、纸类、试验器具等,后者主要来自核电站反应堆芯使用后的废弃物,其中铀235约占3%,97%主要为铀238以及钚。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介绍,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核废料,在处置之前都要先将其进行固化或固定处理。如果是废水要变成比较粘稠的状态,减小体积,再进一步固化。放射性中低水平的废料一般与水泥混合,这叫水泥固化。高放射性的废料则采取玻璃固化。固化后就要进行处置,低放射性核废料的半衰期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年,固化后装入专用容器深埋入10—20米深沟。一段时间后,这些废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就会衰变成对人体无害的物 质。这种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相对成熟。
  高放射性核废料的半衰期有的高达几千年、甚至数万年,如果不妥善处置将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毁灭性影响。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高放射性核废料处置必须经过冷却、干式储存和最终处置3个阶段。冷却,即将高放射性核废 料放入注满水的核废料池中临时贮存。干式储存,即在冷却后将核废料转入专用、密封的铅桶进行封存,并置放于安全的存放地保存。除了干式储存外,还可以用湿式储存,即将核废料放在有水池中临时储存。最终处置,则是将临时储存的核废料经过进一步处理,最终运到事先选定的安全“永久处置地”,密封深埋入500-1000米花岗岩层内。
  目前全球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最终核废料处置库。虽然美国 、芬兰、瑞士等国均列出建造计划,但由于民众反对声浪巨大,造价高、工程复杂,迄今尚无一座投入运行。美国原计划1998年在内华达州尤卡山建成最终处置深埋场,但因代价高昂更被无限期推迟。目前大多数拥有核电站的国家,其高放射性核废料经过冷却后,都处于“干式储存”或湿式储存的状态。 ——《环球时报》2011.4.9
1.下面对“固化处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核废料,在处置之前都要先将其进行固化处理;
B.液态核废料的固化处理要先将它变成较粘稠的状态,以减小体积,方便进一步处置;
C.对放射性中低水平的废料采取水泥固化处理,对高放射性的废料则采取玻璃固化处理; D.核废料经固化处理后一般不会再对人体产生直接的危害,可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处置。
2.下面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低放射性污染的纸片、衣物等物品,应该立即抛弃,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B.人类对液体核废料的处置技术相对成熟,对固体核废料的处置技术则还在不断摸索尝试之中;
C.高放射性核废料必须经过冷却、干式储存和最终处置3个阶段,干式储存也可用湿式储存代替。
D.对于国际原子能机构处置高放射性核废料的规定,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有能力执行。
3.为应对福岛核危机,4月5日开始,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陆续将1.15万吨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海中,东京电力公司解释说,这是为高放射性积水腾出存放空间而取的不得已之举。根据文章中核废料处置的相关要求,正常情况下,东京电力公司该如何处理这些放射性污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D
2.C
3.正常情况下,东电公司应当先收集这些低放射性废水,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废水变成比较粘稠的状态,减小体积,然后进一步进行固化,比如水泥固化,最后装入专用容器,深埋入10—20米深沟。(意对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核废料泛指在核燃料生产、加工和核反应..”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环境描写又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