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两条路①新年之夜,一位老人正伫立在窗前。他睁开那充满忧郁的眼睛,仰望着蓝色的天堂。天空中,繁星像浮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的朵朵白荷花。他又把-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
两条路
①新年之夜,一位老人正伫立在窗前。他睁开那充满忧郁的眼睛,仰望着蓝色的天堂。天空中,繁星像浮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的朵朵白荷花。他又把目光移向大地,大地上那为数不多的比他的希望更为渺茫的人们,正朝着自己的必然的目的地——坟墓那去。如果将一岁比作一站的话,在通往坟墓的道路上,他已经走过60站了。至今,他从自己的生活旅程中所获得的,除了错误和懊悔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了。他如今身体衰弱、头脑空虚、心情凄切,尽管已值花甲之年,还是鲜舒寡适。
②逝去的青春岁月,幻影般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想起了父亲把他领到那个起点的庄严时刻。一个起点两条路:一条通向一个阳光明媚、恬静宜人的天地,那里大地上覆盖着丰硕的果实,天空中荡漾着甜美的歌声。另一条路通向一个遥远莫测的黑乎乎的大山洞,这山洞没有出口,洞里流着的不是水而是毒液,一些大蛇在蠕动着发出咝咝的声响。
③他又抬起头来看天堂,苦楚地叫着:“啊,青春,你回来吧!哦,爸爸您重新把我放在生活道路的起点吧!我会选择那条光明之路的。”然而,他的父亲已经辞世,他的青春已经流逝。
④他看见一道道移动着的光从黑暗的沼泽地的上空掠过去,消失了;他还看见一颗星从天空坠落下来,消失了。“啊,我的年华,我的生命!”懊悔无济于事,反倒如支支利箭穿过胸膛。他想起了儿时的伙伴:他们和自己同时踏入生活,但是他们走上的是劳动之路,是道德之途,值此新年之夜他们更是荣耀和愉快。
⑤高高教堂上的时钟响了,听见这钟声,他回想起父母早年对他——一个在犯着错误的孩子——的爱抚,回想起父母给他知识,为他祈祷。他沉浸在羞耻和悲切之中,怎么也不敢再仰望夜空——那安息着父母之灵的夜空。泪水从模糊的眼里流出来,滴落着。他绝望的晃动一下身子,呼喊着:“回来吧!我的青春,你回来呀!”
⑥果然,他的青春回来了——那上面的一切都是他的年夜梦,惟有梦中所提到的他的过失是真实的。他还年轻,他感谢上苍——他还拥有时间,他还没有错过起点,仍然可以自由地踏上那第一条路,这条路也会给他荣耀给他愉快……
⑦那些,今天仍然在生活的门槛徘徊,对生活之路选择不定的人们,请记住:当岁月流逝,当你发现自己的脚步巳蹒跚在通向黑乎乎的大山洞的山道的时候,你会痛苦的呼喊:“回来吧!我的青春,你回来呀!”但,这已是枉然的呼喊。(选自德国作家里克特的微型小说,略有改动)
1.第二段中所说的“那个起点”,有什么含义?
2.第四段,“他”看见光和星为什么呼喊“啊,我的年华,我的生命”?
3.体味第六段中画横线的文字,(1)描绘“第一条路”留在主人公心中的美好印象;(2)为什么“这条路也会给他荣耀给他愉快”?
4.这篇小说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回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那个起点”,指的是一个人即将步入社会生活的起点,它可以是正确人生之路的起点,也可以是错误人生之路的起点。
2.光的掠过、消失,星的坠落、消失,有象征意义:青春虚掷,年华已尽。见景生情,引起充满恐惧的联想。
3.(1)那条路通向一个阳光明媚、恬静宜人的天地,那里大地上覆盖着丰硕的果实.天空中荡漾着甜美的歌声。(2)那是劳动之路,是道德之途。事实证明,走上这条路儿时的伙伴都得到了荣耀和愉快。
4.(1)虚实结合。“年夜梦”写得很逼真,笔锋陡然一转,回到现实,一扫凄切的氛围,现出一缕光明,加之结尾的劝戒,作品的思想内容积极深刻。(2)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为主体。(3)环境描写具有象征意义。


1.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文中的“路”即指一个人的人生之路,而“那个起点”指的是一个人即将不入社会生活的起点。“一个起点两条路:一条通向一个阳光明媚、恬静宜人的天地,那里大地上覆盖着丰硕的果实,天空中荡漾着甜美的歌声。另一条路通向一个遥远莫测的黑乎乎的大山洞,这山洞没有出口,洞里流着的不是水而是毒液,一些大蛇在蠕动着发出咝咝的声响。”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向我们描述了两条不同的人生之路——“正确的人生之路”和“错误的人生之路”。
2.根据文段中的句子:“他看见一道道移动着的光从黑暗的沼泽地的上空掠过去,消失了;他还看见一颗星从天空坠落下来,消失了。”自然界中光的掠过、消失,星的坠落、消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岁月的流逝。因此,“他”有了这样的感叹:“啊,我的年华,我的生命!”
3.关于“第一条路”留在主人公心中的美好印象,原文的第二自然段就有正面的描述,那条路“通向一个阳光明媚、恬静宜人的天地,那里大地上覆盖着丰硕的果实,天空中荡漾着甜美的歌声”;至于第二问,可根据原文的第四自然段的语句“他想起了儿时的伙伴:他们和自己同时踏入生活,但是他们走上的是劳动之路,是道德之途,值此新年之夜他们更是荣耀和愉快”作答。
4.综观全文,可总结出这样几点:一是虚实手法的运用,现实为“实”,梦境为“虚”,两者结合、交融;二是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细腻、生动;三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环境描写,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4题。两条路①新年之夜,一位老人正伫立在..”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