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怀想那片青青草地我的家因动迁,新搬来这个郊区的小城镇,这里的环境趋于宁静,也自然使我的心境好起来。这几天回忆过去,不知何故,常使我想起失落久-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怀想那片青青草地
我的家因动迁,新搬来这个郊区的小城镇,这里的环境趋于宁静,也自然使我的心境好起来。这几天回忆过去,不知何故,常使我想起失落久远的故乡和童年,而且想到屋前那片青青的草地。它在不惹人注意的时候,常以一种青春的蓬勃和生机的活力,悄悄展现着生命的颜色,生长着这个季节中独有的嫩绿。青青的草地,清香的叶脉,染绿过我的童年,洗涤过我的心灵,至今仍在牵动着我的思念。
每当阳春三月的日子,大地刚刚苏醒,万物生机勃勃。这片青青的草地宛如茫茫人海中久违的朋友,给走过严冬日子的每一个人送来无限的温暖,送来热爱新的生命的力量和勇气,这些绿色的生命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希冀。
在阳光雨露的滋润和春风的吹拂下,这片嫩绿的小草不喧哗、不声张、不嬉闹,像刚刚睡醒的姑娘一样有些娇羞,文静地站着,鲜嫩的叶片上溜滑着一滴滴闪亮的露珠,在微风的吹拂下,晶莹剔透的露珠从叶尖上颤颤地滚落下来,使人想起千万点晶亮的杏花春雨,想起生命成长的过程……
我们这些调皮的小孩赤着脚,走进了这片翠绿的草地。脚丫踩在温软的泥土上,草叶亲吻着光滑的小脚,立刻有一种痒酥酥凉沁沁的感觉,人立刻变得透体芬芳。我玩累了,随意躺在舒适柔软的草地上,闻到了一种梦一般飘来的鲜嫩、温馨的气息,我的干涸已久的心田,被这一片碧绿种满了生机。
那一天清晨,我静静地伫立于湖边,聆听一种小草生命悄然拔节的声音,心头有如暖流涌过。那些弱小但又顽强不屈的草,从执着追求到旺盛生长,昭示出一种原始的壮美。那片小草,纷纷地擎起了一面面青春的旗幡,沐浴着春风,欣欣然地欢舞,自由自在地歌唱。于是整个春天,这片青草地便成了我放牧心灵的绿洲。
下雪的日子里,我静静地伫立在窗前,透过明亮洁净的玻璃窗,凝望着窗外那一朵朵轻盈洁白的雪花,从灰蒙蒙的天空上飘落下来,轻轻地覆盖在那片干枯的草地上,心想:那片草地来年一定依然会重发新叶、长得更茂盛的,一定会再展示不朽的活力、刻意追求春天的繁荣、演奏绿色的生命进行曲的。
然而,那片给了我很多慰藉的草地,现在已经永远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消失在一次填湖筑路的兴建小城镇的建设中。
现在我蜗居在小城镇的新村里,静谧的夜里,心里总想到那片青青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原始对心灵的一种召唤,在这种时候这样的地方,浮躁的心灵会得到舒心的超脱。我曾好几回在梦中,与这片青青的草地共同度过自由自在的日子。有了绿色的地方,每一天都是新的。绿色对于每一个新村、每一个城市都是何等的重要。
是的,每当我走过任何一块绿地,我的心中总会响起一支春天的歌,总会怀念起我童年时代拥抱过的那片青青的草地。
16.选文第三段中说:“这片嫩绿的小草不喧哗、不声张、不嬉闹,像刚刚睡醒的姑娘一样有些娇羞,文静地站着,鲜嫩的叶片上溜滑着一滴滴闪亮的露珠。”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17.选文第五段中说:“整个春天,这片青草地便成了我放牧心灵的绿洲。”这里“放牧”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18.作者面临居住环境的变迁,时常“想起失落久远的故乡和童年,而且想到屋前那片青青的草地”,牵引着作者一次又一次地怀想那片青青草地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故乡那片青青的草地?试简要分析。(2分)
(2)作者怀想的那片青青草地有着怎样的特点?(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6.拟人。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青草娇羞、文静的形象,色彩鲜明,表意丰富。
17. “放牧”的含义指心灵自由自在地驰骋,表达了作者对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青草地的喜爱之情。                                                                 
18.(1)草地显示了青春的蓬勃和生机的活力,展现着生命的颜色;(2)草地(绿地)能给人以温暖、力量、勇气、希望;(3)使浮躁的心灵得到舒心的超脱。                                                                          
19.(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如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对青草地形态的描绘;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如第四自然段写调皮小孩赤脚的感觉来写青草地的柔软,第六自然段作者由眼前雪景联想到来年小草旺盛生命力的描述等。
(2)常以一种青春的蓬勃和生机的活力,悄悄展现着生命的颜色,生长着这个季节中独有的嫩绿;给人送来无限的温暖、热爱新生命的力量和勇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希冀;一种梦一般飘来的鲜嫩、温馨的气息;弱小但又顽强不屈,从执着追求到旺盛生长,昭示出一种原始的壮美。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怀想那片青青草地我的家因动迁,新搬来这个..”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