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我流了泪。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家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一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我流了泪。
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家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他有一个妹妹在加拿大,妹妹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于是他想得到一台打印机送给妹妹。王小丫问,那你怎么送给妹妹?他说,我再要两张去加拿大的往返机票,让我的父母去送,他们想女儿了。听到这,我就有些感动,主持人王小丫也很感动,她问,那你为什么还要一台电脑给你父母?他说,父母有了电脑就可以给远在万里的妹妹发邮件,妹妹也能及时把思念寄回家。
要实现这三个家庭梦想,必须全部答对12道题,谈何容易!当主持人问他,有把握吗?他笑着应道,当然。神情是那样的轻松,自信!还好,开始几题很顺,看来他真挺有实力的。可是,答到第6题时他就卡壳了,这时他使用了第一条热线,让现场观众帮助他。结果他幸运地通过了,但他很平静,甚至有些沮丧。主持人很奇怪,因为要是别的选手早就欢呼雀跃了,他说,他觉得很不好意思,那么多人都会而他不会。
答题依然在继续,气氛也越来越紧张。答到最后一题时,我的手心里已是一把的汗,心也快跳出来了。我想,仅仅为了他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现场的观众和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定都像我一样默默为他加油,盼着他能实现梦想!
最后一题出来了,是有关水资源的,答案六选一,又偏又难。
他静静地看着这道题,好久没有说话,他的父母也坐在台下,紧张地看着他,而主持人也好像恨不得生出特异功能把答案告诉他一样。
这时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把电话打给了远在加拿大的妹妹。电话接通了,王小丫提醒他抓紧时间,因为念题在内只有短短的30秒钟!
他沉默了一会儿,好像是努力地镇定自己,然后不紧不慢地问妹妹:“妹妹,你想爸爸妈妈吗?”“想呀,当然想!”妹妹急切地说。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着急了,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说这没边没沿的话?难道他要放弃这最后的冲刺吗?真急人!真可气!
“那就让爸妈去加拿大看你好吗?”又是那不紧不慢的声音。妹妹说:“那太好了!真的吗?”他点头,很自信地说:“是的,你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这时30秒的时间也到了。
天啊,我一下子全明白了,这道题的答案他早就胸有成竹!他只是想借这个电话听听妹妹的声音,只是想早一点同自己最亲最爱的妹妹分享成功的喜悦!我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为他的智慧,为他超常的冷静。
果然他答对了!整个现场顿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还看到不少人泪流满面,包括他的父母。王小丫也难掩自己的激动:“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选手。”是的,从来没有谁取得这样的成功,从来没有谁给人们如此之大的喜悦和震撼!
我一直以为只有“情”是美丽动人的,比如爱情、亲情、友情。没有想到智慧也会如此美丽动人!它让我们慢慢麻木的心灵,在这个美好的晚上,轻舞飞扬。
1、“是那个人感动了我”,“他”能够感动“我”的主要是指什么?(5分)
2、当现场观众帮助他答对了第6题时,他为什么沮丧?可以看出他个性的哪一个侧面?
3、文中说“从来没有谁取得这样的成功”,他的成功有何不同?(5分)
4、下面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选出有错的两项(4分) 答:【  】【  】
A.本文开头简洁明了,是全文的总起。“我流了泪”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一台知识类节目何能如此?使读者有兴趣看下去。
B.“他的家庭梦想都是为了家人,几乎没有自己一件东西”,表现了他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C.“他使用了最后一条求助热线”这一部分写得非常成功。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描写和现场气氛的渲染,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
D.本文通过一台电视节目的记叙,歌颂了亲情的伟大,立意很有新意。
E.结尾一段就事展开议论,发表看法,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1、一是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2分)二是他超常的冷静和智慧。(3分)
2、他觉得很不好意思,那么多人都会而他不会。(2分)冷静,不得意忘形,勇于反省自己。
3、不仅仅是实现了家庭梦想,他以品质、亲情和智慧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和震撼。
4、.BD


1.
2.
3.
4.(B.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妹妹的宠爱,亲情的角度;2分D.亲情的伟大只是一个方面,主要是智慧的美丽。2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天晚上看王小丫主持的《开心词典》,我流了..”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