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碉楼内外林雨①对于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总想搜索出一些熟悉的印记,以此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正像没有了儿时旧屋的故乡就不像故乡一样。②开平是个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碉楼内外
林 雨
①对于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总想搜索出一些熟悉的印记,以此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正像没有了儿时旧屋的故乡就不像故乡一样。
②开平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从读书的时候就有过一番想象。当时,有一个外系的男生向我递纸条,而他就是开平人,从他清清秀秀的外貌上,我莫名其妙地联想到开平就是一个地灵水秀的地方。由于知道那里是一个侨乡,故而也把这名男生划入“坐吃山空,游手好闲”之辈。
③后来在作家张碧云的小说《水边街》上建立起来的开平形象,就有了一些情绪上的改变,像是一层水雾笼罩着,有点忧郁有点朦胧。
④到开平碉楼村参观之前,便听说碉楼是居民,并不是电影里面打仗时出现的那种碉堡。恰好最近看了电视剧《围屋里的女人》,于是想象中的碉楼便找到了它落到实处的载体。
⑤《围》剧里把众多寡妇幽禁其中的“清洁堂”就是一个像碉堡一样高耸,而外观让人有“水泄不通”之感的楼房。正因为围墙和观念的双重禁锢,外面的男人进不去,里面的女人出不来,寡妇们就在里面日复一日做着一把把一捆捆的油纸伞,却永远也没有用得着它们的时候。于是,碉楼在我的心目中又多了一份无奈和悲凉。
⑥直到看到笑容灿烂的碧云向我们迎来,才仿佛看到了开平生动活泼的一面。一路看来,开平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小城市,她没有广州的喧嚣和浮华,这里让人活得恬淡。特别是看到停泊在水面上横七竖入的渔船,一份闲适和懒散的情绪便飘浮了上来。
⑦而碧云笔下鲜活迷人的水边街出现在面前的时候,我有一刹那的惊愕,就像回到了久违的老家,一样的河,一样的桥,一样屏立两岸的骑楼,一样的街道,只是骑楼的建筑风格有点不一样。相对于揭阳古典的骑楼来说,开平的骑楼显得更高大洋气,欧陆风情充斥其间。外墙的黄泥已有不同程度的剥蚀,而楼房也因为久无人烟而发出一种迫人的沉寂,我的心竟有点隐隐的痛。
⑧到了碉楼村,矗立在田野和绿竹丛中的碉楼伟岸而苍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铁窗下斑驳的锈迹,五六层高的围楼上,每一层都散布着排列整齐的窗口,而与古时的木扇和与现代的玻璃屏不同的是,窗扇全部是一式的铁皮,风吹日晒使铁皮完全氧化成褚红的锈色,墙体也濡染了像钟乳石一样或长或短的锈斑。
⑨铁窗是为了禁铟什么?里面有和“清洁堂”相似的故事吗?听了解说才知道,原来这是为了防外而不是为了禁内,这些碉楼的主人都是漂洋过海创业的商人,成功后纷纷回老家置曰建屋。因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开平,治安相当混乱,为了保护家产和家人,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墙体是用糯米混合石灰等作为粘连剂的(想不到他们居然用了古代建造长城的方法),窗扇自然用了被认为最坚固的铁皮,而建筑风格则糅合了主人在外国所看到的各种欧式风格,西式的圆穹和王冠式的顶部,有的还有一根像避雷针一样高插入云的水泥柱。我好奇地问,是不是用来升旗的啊,旁边的老哥笑说,只是装饰用的,你想像力也太丰富了吧。
⑩与外观的警备意识相反,屋里的一切却是一派安居祥瑞的景象。围墙之内,主楼之外一字列开着灶间、食厅等平房,虽久无烟火,但也可想像出人丁兴旺时的迹象。进入主楼,每层都有小客厅和三四个房间,房间里雕床妆镜衣橱一应俱全,纯粹的中式古典摆设。而厅里墙上的玻璃镜框内陈列着屋主那些年代久远的家庭合照,虽然岁月在各式物体上蒙上了古铜色的色彩,却不显凄清之意,反是让人想起了四代同堂的热闹和儿孝孙贤的安乐场面。甚至在恍惚间,我曰到了奶奶的身旁。物体本无生命,而人对天伦之乐和幸福生活的怀念是相通的,这些记忆里熟悉的一床一桌,一瓢一镜,也因为有了情感的寄托,而散发出无比的温暖。
小题1:到开平之前,想像中的开平是何模样?(4分)
小题2:《围屋里的女人》中的围屋与开平碉楼各有何不同?(6分)
小题3:第九段括号里说“想不到他们居然用了古代建造长城的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说?(4分)
小题4: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文中有不少具体例子,请概括两个例子并分析其作用。(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是一个地灵水秀的地方(2分);像是一层水雾笼罩着,有点忧郁有点朦胧(2分)。
小题:围屋像碉堡一样高耸,外观让人有“水泄不通”之感(1分),禁外又禁内(1分),无奈和悲凉(1分);碉楼伟岸、苍劲(1分),防外而不禁内(1分),屋里安居祥瑞而散发温馨(1分)。
小题:赞叹碉楼主人保护家产和家人的决心(2分);更突出碉楼主人为保护家产和家人想尽一切办法(2分)。
小题:对比(1分)。未到开平前与到了开平后对开平的印象对比;开平骑楼与老家骑楼对比;碉楼内外环境对比等(可任举2例,一例1分,满分2分)。通过对比,使开平碉楼的形象更加具体清晰。(1分)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小题:无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碉楼内外林雨①对于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