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爸送来的三袋米爸从乡下来,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袋米。爸说:“这是今年的新米,带给你们尝尝。”妻笑着说:“谢谢爸爸。”晚饭是-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爸送来的三袋米
爸从乡下来,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袋米。
爸说:“这是今年的新米,带给你们尝尝。”妻笑着说:“谢谢爸爸。”
晚饭是用爸带来的新米煮的。“哇,真香!”妻对爸说:“这米比我们买的好吃。”爸开心的笑了:“咱自个种的,还能孬?”
晚上,妻对我说:“爸也真是的,从大老远来,为的是送一袋米。”我说:“这是爸的一番心意。”妻感动的说:“爸真好。”
一个月以后,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又送来一袋米,爸说:“我在电视上看到城里竟然有人卖有毒大米,还是家乡米放心。”妻说:“爸我们吃的是大超市买的米,人家有信誉保证呢。”
爸憨憨的笑了。
妻把我拉进厨房,说:“你跟爸说说,往后别送米了,来回车费四五十块,爸也不算算,这么一折腾,米都什么价了。我们刚刚贷款买了房子,爸也不想着替我们把钱省着。”我笑着说:“你以为爸和你一样是学经济管理,懂得成本核算啊。”
饭时,我对爸说:“您往后别送米了,吃不完没地方放。”爸不作声,埋头扒饭。妻挤眉弄眼地朝我笑。
第二袋米还没吃完,爸又来了。坐了一天的车,送来一大袋米,比上次那袋多出了一半。
妻不高兴了,在厨房里一个劲地埋怨我。爸正在客厅看电视,自个儿乐。
我把爸叫到叫到里屋,说:“跟您商量件事,您往后就别送米了,行不?大老远的,花车费不说,人也折腾的累,不值。”
爸脸上漾着笑没了,一脸难色。他说:“你不晓得,老家隔壁,你李婶的儿子,每次开车回去接她到城里,李婶总要问我啥时在到城里玩,我说:‘我儿子早跟我说了,只是我舍不得丢下那块地。'秋收了,闲了,再找理由说不过去,我寻思着还真得来,可我不能空手啊,车费不能白花,乡下没稀罕东西,带来米免得你们买。儿啊,你的话爸懂,爸晓得你们的难处,爸这次回去,可以跟你李婶说城里我都去了三遭,我都玩腻了。只是爸没想到会闹得你们不开心。”
爸低着头,那神情就像犯了错误不知所措的孩子。我心里发酸,一阵沉默。爸突然抬头说:“儿呀,其实,爸是真的想你们哪。”
爸的声音哽咽了。
晚上,我给妻讲老家的邻居李婶,讲老爸的经济学观点,讲老爸的眼泪。
妻哭了,搂着我,轻轻地说:“等我们条件好了些,就把爸接来吧。”
人生有多少尴尬就有多少美丽,有多少美丽就有多少至真的情。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
1.“爸”为什么不顾我们的反对,连续送来三袋米?这三袋米有什么作用?(4分)
2.文章结尾说“我的老爸啊,您送来的岂止是三袋米。”不是米,那是什么?(5分)
3.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爸的经济学观点”和“妻子的经济学观点”有何特点?请联系现实,谈谈儿女该如何对待父母的爱。(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1.因为爸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并极力维护孩子孝顺的形象,(答出一点既可得1分)所以不顾儿子的反对,连续送来三袋米,以借此来看望儿子。(1分)这三袋米是全文的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2分)
2.是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无私的爱;是一个父亲对儿女的思念。(3分)同时也是对儿女亲情淡漠的批评;是儿女对父爱误解的自我谴责。(2分)

3.爸的经济学观点:看儿子不能空手来;车费不能白花,必需带东西;只要能见到儿子,什么都值得。妻子的经济学观点:做那么远的车,才带来一袋米,不划算;送米不如送钱更好。1、2解析参考答案;3、(3分)谈谈儿女该如何对待父母的爱:答案要联系文章内容,(1分)要联系自身实际,(1分)要有具体的方法。(1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爸送来的三袋米爸..”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⑥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描写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从描写对象的自然属性来分,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兼写人物和场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