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向往太空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向往太空
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莫如立其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宝书。住在城市里的孩子,最忌讳与自然界的隔离。因此,钱均夫特别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增强他对自然界的兴趣。在钱学森少年时代,几乎每年的春秋季节,父亲都有要带他到京郊的农村或风景优美的香山、西山去远足,让幼小的儿子懂得餐桌上的饭菜是农民怎样辛苦耕种培养收获起来的,让儿子充分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每当远足时,父亲都有要告诉他,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大自然有一种不能分离的缘分。在父亲的引导启发下,钱学森自幼就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同田野、同山水建立了深厚感情。
父亲带学森去的最多的地文是香山,所以,钱学森对香山有着特殊的感情。香山那特有的地形地貌,那蓊郁的草木,清澈的泉水,绚丽的山花,晚霞般的红叶,以及众多的寺庙、古建筑,都使他留连忘返。
有时候,父子俩躺在树林里,观察树木为争夺阳光而挺拔向上的情景;有时候,他们登上香山的最高处,欣赏云海彩霞,讨论雨雪雷电的形成。
一天,父子俩游香山,在野餐之后,他们躺在草地上,仰视蓝天。这时,一只在高空盘旋的苍鹰,闯入了儿子的视野。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时远时近的苍鹰,许久许久,直到那只苍鹰已经飞进了白云,飞得无影无踪。钱学森揉了揉眼睛对父亲说,他想变成一只大鸟,到蓝天上去遨游。
此刻,钱均夫知道儿子的颗美丽的童心已经随着那只苍鹰飞向高空,便不失时机地给儿子讲述了庄周的一则寓言。他说:
“我国古代有个叫庄周的人,他就曾经渴望遨游太空。他写过一篇寓言,叫《逍遥游》,说北海之中有一条鱼,名字叫作鲲。它是一条十分巨大的鱼,它的背就有几千里。有一天,它变化成一只大鸟,名字叫做鹏。这鹏身子也特别巨大,它的背不知有几千里长。鹏鸟鼓动翅膀拍击水面三千里,它那巨大的两翼就像垂在天边的云彩,遮天蔽日。经过拼搏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绝云天,负青天’,借着六月的大风,从北海飞到南海。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啊!其实,庄周在寓言中说的鹏鸟,正是他自己幻化成的。他有远大的抱负,他想遨游太空,因此,他想变作一只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去俯瞰地球,观察人世。”
“太好了,太好了,庄周真棒!”钱学森被寓言中大鹏鸟的故事所吸引,也十分称赞庄周的幻想。
钱均夫接着说:“就在这个寓言中,庄周还批评了一些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这就是寓言中的讲的蝉、小鸠还有生活在池泽边的小麻雀,它们讥笑鹏鸟高飞远翔是愚蠢,说它们自己每天在灌木和蓬蒿之间飞上飞下,就很快活了,又没有危险,也不愁挨饿,何必要飞那么高、那么远呢?”
“它们太可耻了。”钱学森忿忿地说:“我要学大鹏鸟,到太空去遨游,决不当小麻雀。”
听到儿子稚嫩的誓言,钱均夫高兴极了。他亲切地抚摸着儿子的大头,动情地说:“真是爸爸的好儿子。”
博学多才的钱均夫先生,为钱学森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启发他树立远大的抱负,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
钱学森以后多次向人提起:“我的第一位教师是我的父亲。”在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他的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了人生智慧之窗。
(摘编自祁淑英、魏根发《钱学森传?生命的春天之五》)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认为,教育孩子的关键是,不仅要帮孩子学习,也要帮助孩子立志。要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使孩子得到充分发展。
B.钱均夫很注意培养儿子对大自然的感情,经常带他去远足,引导他读大自然这本宝
书,以增强儿子对大自然的兴趣,珍惜人与大自然的缘分。
C.年幼的钱学森对庄周的幻想非常赞赏,认为蝉、小鸠、麻雀以及它们所栖居的灌木、蓬蒿等象征胸无大志、安于享乐的人,这种人是可耻的。
D.本文题目“向往太空”有双关之妙,一是指钱学森幼年时就树立了大鹏展翅般的凌云壮志,二是暗喻钱学森日后所为之奋斗的航天科研事业。
E.本文以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记叙了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教子有方的感人事例,再现了一代科学巨擘——我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成长历程。
小题2:结合全文。分条概括钱均夫教育儿子的三条成功经验。(6分)
小题3:钱均夫给儿子讲的故事肯定很多,但文中只记叙了《逍遥游>的故事,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何用意?请加以分析。(6分)
小题4:钱学森说过:“我的第一位教师是我的父亲。”有人认为.钱学森取得的成就归功于他有一个懂教育的父亲。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探究。(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D
小题2:(6分)①教育儿子热爱大自然,并身体力行,经常带儿子远足。②不失时机地引导:儿子,启发他树立远大抱负。③以平等的态度和儿子交流,既是父子,又是朋友。④经常给儿子讲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深入浅出,便于孩子接受。⑤对儿子的正确想法给予充分肯定,热情鼓励。(答出3条即可,每条2分,共6分,立足文本、紧扣文意作答,意思对即可)
小题3:(6分)①突出表现钱均夫善于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启发儿子树立远大抱负。②用
大鹏遨游太空的故事暗喻钱学森日后所从事的航天科研事业。(每点3分,共6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小题4:【示例l】我赞同这种观点。(2分)钱学森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就:在于他父亲从小教育他立下了远大志向,而且善于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才智,并使其得到充分发展。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不善于教育孩子,使孩子娇生惯养,只会享受,从小没有远大志.向,这样自然不会取得大的成就。(6分)【示例2】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2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照样不会取得大的成就。就像许多父母那样,一心一意教育孩子,但孩子自身不上进、不努力,怕苦怕累,满足现状,乐于享受,那样照样不能取得成就,相反有些从小缺少家庭教育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绩。(6分)(答出看法2分,结合实际分析6分,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向往太空钱均夫懂得,教育孩子,帮其学..”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