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汶川特大地震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灾难发生以后,全国人民捐赠热情如潮。“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灾难袭来,13亿人与灾区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坚毅的精神。这次灾难将中国的平民慈善推向高潮。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慈善,似乎是“达官贵人”们的事。确实,慈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可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尽管有人捐赠5000万元,但也有乞讨老人把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捐了105元,还有更多的人自发地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做志愿者,认领孤儿的热线电话也被打爆……可见,慈善并不是富人的专利。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说:“中国人的风尚,为何不能用金钱表现?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平民的慈善,是最可贵的慈善。每增加1块钱的慈善支出,对于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来说,它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一个家产只有100块钱的穷人,如果他能捐出1%,他就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而一个有数百亿资产的大富翁,即使捐出了一半,谁敢说他就一定比那个穷人更有爱心呢?
从理性角度来看,一个乞丐是绝对不会去施舍的;相同的道理,也只有充分盈余的人才会有能力在经济上去帮助别人。但是,“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慈善作为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尽管受经济规律影响,但同样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社会上有不少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行为。可是,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了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显然,从个体来讲,平民捐助的钱并不多,但是,平民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而具有了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也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广大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乐善好施源于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在我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认为,义是人的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应重于物质追求。不散不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正所谓“行善积德”,对个人而言,这也算是一种价值体现和精神满足了。                         (选自《济南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项中,不是“‘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的依据的一项是  
A.“平民慈善”让我们看到了这个社会积极、阳光的一面。通过慈善救助,营造出一种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
B.“平民慈善”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辉的一面,即建立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高尚思想品质。
C.“平民慈善”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理性的财富观念。
D.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消费时代的来临,老百姓的可支配能力越来越高。
小题2:下列各选项是对“穷人”与“富人”慈善作的比较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穷人的慈善与富人的慈善其边际效用不一样。
B.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
C.穷人的慈善超越了施舍和恩赐的狭隘含义,体现出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新内涵。
D.不能因为富人的捐助比穷人的多,就说明他们的慈善意义重大,更能体现出爱的价值。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慈善是一种以爱心为基础的道德事业,与社会和道德风尚紧密相连。
B.不开发平民慈善,中国的慈善只能走向消极,并将成为一句空话。
C.中国平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慈善活动,这反映出中国人越来越理性的财富观念。
D.卡耐基认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西方人的乐善好施体现出其理性的财富观和基督文明的价值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1:D项是解释可能老百姓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原因;
小题2:不是富人的慈善比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是穷人的慈善意义更重大;
小题3:文章第二段民政部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的“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一个比方,意在强调平民慈善开发意义重大,而B项的表述完全绝对化了,从文中看不出“走向消极”的结果。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平民慈善”是社会风尚的一面镜子汶川特大..”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