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何祚庥访谈: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陨落(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当代中国有什么发明能够继-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祚庥访谈: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陨落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 何祚庥)
当代中国有什么发明能够继承古代四大发明的辉煌?一个月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何祚庥院士时,他就评价说,“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真正继承者和开拓者只有王选,说他是当代毕昇当之无愧。”昨天,何院士得知王选去世的消息后惋惜地告诉记者,王选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虽说当今科技界少了哪个科学家都会照样向前发展,但是王选的去世完全可以说中国科技界缺少了一个灵魂人物。”
王选的原理促进了中文短信邮件诞生
“很多人提到王选只想到他发明的激光照排,以为这只是一个技术,其实他发明的是一个原理,一个理论分析,而这个原理到处都在,包括今天现代人最熟悉的中文短信和中文电子邮件。”
何祚庥解释说,如果没有王选发明的这个原理,要把汉字或照片等图形变成电子文件,是需要花很多数据的,“就像一个油画家和一个漫画家都给一个人画像,油画家的确画得更逼真,但他需要描画出无数个点才能实现,而漫画家寥寥几笔就可以抓出一个人的主要特征,让别人认出这是谁。”
而王选正是这样的“漫画家”,他的贡献在于用少数、有限的编码信息来记录一个复杂的汉字或图片。“今天,我们用小小的手机发送中文短信,用计算机发送电子邮件,能把中文传播出去,也都得益于王选的原理,是他让记录中文变得这么‘节省’成本、变得这么便捷。” 
王选是打假院士
一直以“打假院士”著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把媒体送给他的“打假院士”称号送给了王选院士。他说,作为两院院士,王选同样热衷于揭露学术界的骗局和陷阱。 
2005年6月14日,《科学时报》报道了河南大学某教授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消息后,引起了王选院士的重视。曾经是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王选院士敏感地注意到,报道中提到的“第六届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一等奖”及“第六届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并不存在,于是,王选院士通过秘书给该报编辑部打来电话,请编辑部进一步查实。
“我作为负责该报道的记者跟踪采访了这个事件,经过一系列的调查核实,最后证实这果然是场骗局。”《科学时报》记者任黎明告诉记者,王选院士得知这确实是一起诈骗案件后,亲笔给该报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建议展开调查并向有关部门举报。 
王选是京剧票友
“我跟王选结识起码有二十多年了,他跟我都是上海南洋模范中学的校友。”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昨天告诉记者,在南洋模范中学举行校友会时,王选说自己是该学校读书年限最长的学生,过去南洋模范中学包括幼儿园、小学等等,“而他从幼儿园起就在这个学校,一直读了十多年,谁的年头也比不上他。” 
“他也是京剧戏迷,跟我是同好,我们曾经一起去长安大戏院看戏,他特别着迷‘冬皇’孟小冬的唱段,他曾经送给我一盘‘冬皇’的磁带。” 
小题1:为什么何祚庥称王选为“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4分)
小题2:何祚庥把王选比作是“漫画家”,你认为这样比恰当吗?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小题3:这篇访谈中“王选是京剧票友”这一部分可否删去?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其一,他是是当今中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发明的原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记录中文变得这么“节省”成本、变得这么便捷。其二,他坚持真理,热衷于揭露学术界的骗局和陷阱。
小题1:恰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王选的贡献是“用少数、有限的编码信息来记录一个复杂的汉字或图片”,突出了他的巨大功绩。
小题1:能自圆自说即可。答案示例:(1)我认为不能删去这部分。因为这个部分交待了受访者与王选的关系,说明何院士非常了解王选,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同时也丰富了王选的形象。
(2)我认为应该删去这部分。因为本文介绍的是王选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因此这个关于他业余爱好的部分可以删去,否则会喧宾夺主。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何祚庥访谈: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⑤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从开端、发展、高潮写到结局。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后面发生的事情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插叙的作用是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加充分,弥补单凭顺叙难以交代清楚的必要内容,使文章更充实、更周密,在结构上更紧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