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当文坛充斥“笔盈盈”许朝军近年来,中国文坛频频发生抄袭事件,自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之后,又陆续揭露出海默的《中国-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当文坛充斥“笔盈盈”
许朝军
近年来,中国文坛频频发生抄袭事件,自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之后,又陆续揭露出海默的《中国城市批判》抄袭易中天的《读城记》,河南省原作协主席张宇的小说《蚂蚁》抄袭夏泊的《离散的音符》……曾推出薇薇比《寻找前世之旅》的博弈中天老总孙业钦接受采访时提到,据他估计,国内80%的网络作家都有抄袭的现象。 
针对文坛频发的抄袭现象,目前读者已经发明出一个形容抄袭的新词“笔盈盈”。据悉,“笔盈盈”是网友们在搜索薇薇比的抄袭证据时,无意中发现在一篇中学生的作文里,错将“笑盈盟地竞相怒放”打成了“笔盈盈地竞相怒放”,此后,这句话竟被许多的人照抄了。网友查证发现,在《女娲神石》、《琴怡馆》等至少8部作品中均有“笔盈盈地竞相怒放”这样的字句,至此,“笔盈盈”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词,用来讽刺那些抄袭者在拷贝之后,连错别字也一并拷贝进作品中而不动一点脑筋的行为。
本应是最能体现创作力和生产力的文坛,竟然大量充斥类似“笔盈盈”这样的抄袭现象,这不能不让喜欢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人大倒胃口。一旦文坛上“笔盈盈”泛滥开来,其恶劣的后果就是文学创作和创新不再被重视,而抄袭和吃现成的则成为一种流行恶习。与创作的呕心沥血和殚精竭虑相比,这种信手拿来再加上不怎么费心思的“创作”行为,不仅不用付出应有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在经济和名誉等方面能够得到大收获。文坛“笔盈盈”的抄袭行为是对创作者个人权益的恶意践踏和对别人创作成果的巧取豪夺。倘若这种畸变发展成为一种风气,对于那些辛勤创作者而言,更是一种刺激性的腐蚀剂,那么最终毁掉的则是文坛的科学繁荣,毁掉的将是文化的健康发展。
文坛充斥 “笔盈盈”抄袭现象,很大程度与目前国内文坛普遍存在一种维权难的问题分不开。不少作家的作品刚一面世,就被一些“剽客”瞄上,即便是创作者这边有确凿的证据,但“剽客”那边却与出版方一起互相推卸责任,甚而采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所顾忌态度。倘若维权进入司法程序,又遭遇举证难、花费精力多、维权成本高、诉讼对象难以确定、审理过程复杂等难题,也常常使维权者望而却步。特别是目前有关法律对抄袭、剽窃者一般只采取道歉、赔偿、停止销售作品等处罚措施,却没有对出版者连带责任的追究机制,因此,抄袭者即便被揭发也仅付出较小的经济代价,这更让抄袭者肆无忌惮。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文坛必然是独创占据主流的文坛,一个繁荣的文化市场必然是正气战胜抄袭等不正之风的市场;而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标志,也往往是创作的精品而不是那些畸形的“笔盈盈”。所以,面对文坛充斥“笔盈盈”抄袭现象,我们有必要高擎打假大旗,向“笔盈盈”恶劣行为开刀。
(节选自2009年2月28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小题1:下列有关“笔盈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将“笑盈盈”一词误写成“笔盈盈”,那些不动脑筋的抄袭者就原封不动地将错别字一并拷贝进作品中。
B.“笔盈盈地竞相怒放”一句被许多人照抄后,“笔盈盈”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词。
C.针对文坛频发的抄袭现象,读者发明出一个新词——“笔盈盈”,用来讽刺那些“剽客”的不正当行为。
D.有人估计,国内大部分网络作家都有“笔盈盈”现象,长此以往,将毁掉文坛的科学繁荣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小题2:对文中第五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拥有富有生命力的文坛和繁荣的文化市场的主要因素是:独创占据主流,正气战胜抄袭等不正之风。
B.如果出现繁荣的文化市场,那么一定是正气占据了市场;如果是不正之风占据了市场,那么文化市场将可能不健康。
C.文坛“笔盈盈”的抄袋行为是对创作者个人权益的恶意践踏和对别人创作成果的巧取豪夺,直接导致文坛缺少生命力,文化得不到健康发展。
D.我们有必要高擎打假大旗,向“笔盈盈”恶劣行为开刀,绝不能让它占据文坛主流,威胁文化市场。
小题3:下列选项不属于“笔盈盈”抄袭现象存在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国内文坛普遍存在一种维权难的问题,又遭遇各种法律上的困惑,使得维权者望而却步。
B.不少作家的作品刚一面世,就被一些“剽客”瞄上,“剽客”与出版方抱着无所顾忌的态度。
C.那些抄袭者肆无忌惮地抄袭,对于辛勤的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刺激性的腐蚀剂,并带给创作者深深的伤害。
D.目前有关法律对抄袭、剽窃者一般只采取道歉、赔偿、停止销售作品等处罚措施,惩罚力度不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B选项与原文不相符,原文说网友在查证之后,“笔盈盈”一词才迅速传播。
小题1:C选项属于强加因果,过于绝对。
小题1:C选项强调的不是原因而是“笔盈盈”抄袭现象的结果。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论述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当文坛充斥“笔盈盈”许朝军近年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