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奇士”的青春陈晋什么样的岁月会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浓浓的痕迹?人们会说,是青春的岁月。什么样的故事会在人至晚年时深-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奇士”的青春
陈晋
什么样的岁月会在人生心路上刻下浓浓的痕迹?
人们会说,是青春的岁月。
什么样的故事会在人至晚年时深深地萦绕梦乡?
人们会说,是青春的故事。
青 春的岁月所以刻痕最深,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段岁月中,无不信心百倍,壮怀激烈,一览无余地展露着生命的蓬勃活力。
青春的故事所以萦绕梦乡,是因为每一个有志青年,在这些故事里,预示着人生价值的不可限量,而整个人生的故事,也常常在青春行为里若隐若现地藏伏着序幕。
1915年9月,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二年级学生毛泽东,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
他根据“毛泽东”三个字的繁体笔画数,用“二十八画生”的名字,在长沙一些学校贴了个好几百字的《征友启事》。
启事结尾化用《诗经》里的话说:“愿嘤鸣以求友,敢步将伯之呼。”意思是鸟儿鸣叫着以寻求朋友,我也像古人那样呼吁,请兄弟们来帮助我。
罗章龙也给自己起了一个气概不凡的名字,叫“纵宇一郎”。
二人在湖南省图书馆相约见面。畅谈三个小时,双方以风流自诩一种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们牵在了一起。
“长沙赋”,说的是汉代贾谊在当长沙王太傅时写的《治安策》。“楚屈平”,就是创作出《离骚》这部千古绝唱的屈原。
春秋战国时,湖南属于楚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文人骚客和爱国志士,都曾把他们的思想、情感、才华抛洒在这片土地上。
屈原、贾谊、李白、杜甫、范仲淹、辛弃疾、王夫之,他们的人格精神,融入这水光山色之中,形成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在流浪行吟中,纵身跳入湖南汨罗江的屈原,以深沉激越的爱国主义、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怀,成为了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
毛泽东刚上师范时,有一本听课笔记。一共46页,而前面的11页,都是用魏碑字体工工整整抄写的屈原的《离骚》和《九歌》。
如此追踪诗哲先贤,大概是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激励着青年毛泽东,去鄙视随波逐流的世俗之风; 大概是屈赋的光芒照亮了诗国的天空,成了他汲取诗情和灵感的太阳。
二人交往,最快意的事情,大概是观览名胜古迹了。
他们来到长沙附近的拖船埠,那里有一座禹王碑,传说大禹在那里拖过船。他们寻访了屈原住过的玉笱山、纪念贾谊的太傅祠,以及杜甫流浪长沙时在岳麓山住过的崇德寺、辛弃疾在长沙练兵 的旧址飞虎营……
寻访远逝的骚客先贤,青年毛泽东是在同他们作心灵的对话,还是在抒抚古思今的感慨?
正是在山川名胜的游历中,毛泽东似乎感受着叫作诗文意气的一些东西。
(摘自《独领风骚》)
小题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 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篇连续用两个设问句,突出了青春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B.文章五、六段虽着以“每一个有志青年”,但其用意实在对青年毛泽东的评价。
C.“双方以风流自诩”中的“风流”指的是当时两人不拘旧俗、旷达豪放的情怀。
D.文章后面插入大禹的传说,意在为毛泽东的青年时代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
E.依作者的观点,“寻访远逝的骚客先贤”,毛泽东的目的是“同他们作心灵的对话”。
小题2:结合文意,谈谈“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情”中的“特别”之处。(6分)
小题3:“一种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把他们牵在了一起”,这里的“文化精神”包含哪些要素?请分条概述。(6分)
小题4:结合全文对青年毛泽东的介绍,探究“奇士”应该具有怎样的青春品质。(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D(C项“风流”应该指的是二人“英俊杰出”,意思与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风流”相同;D项“增添一抹浪漫的色彩”牵强附会)
小题2:①以师范学校二年级学生的身份在长沙一些学校张贴结识有共同抱负和追求的《征友启事》;②所使用的署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不凡气概;③化用《诗经》内容表达渴望结识真正友人的心志;④与友人罗章龙的谈话,体现出流脉千年的文化精神。
小题3:文化骚客和爱国志士的卓越思想、浓厚情感和艺术才华;融入湖湘山水中的先贤的人格精神;深沉激越的爱国主义、高风亮节的人格风范和上天入地求索理想的浪漫情怀所构成的湖湘文化的人格象征。
小题4:应该拥有充实整个人生的远大理想。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之下,信心百倍、壮怀激烈,一览无余地展现生命的蓬勃活力;在这种理想的激励之下,青春的每一天都预示着不可限量的人生价值。在这种理想中,来自山川名胜的诗文气象承托起他的理想,而古圣先贤的人格象征、人格精神又不 断纯粹着他的心灵,在追踪诗哲先贤的过程中,使他鄙视随波逐流的世俗之风,而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浪漫情怀又在不断增添他的理想内涵。(意思接近即可)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奇士”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