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请停止歌颂苦难绿尘①我的一篇小文《坐在马路上梳头的民工媳妇》在博客发表后,引来不少网友发表评论,一个未署名网友说:“中国人民是世界-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请停止歌颂苦难
绿尘
①我的一篇小文《坐在马路上梳头的民工媳妇》在博客发表后,引来不少网友发表评论,一个未署名网友说:“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善良、坚韧的人民!”另一个网友说:“他们赚钱真不容易,我除了佩服,别无其他”……。
②老实说,看完这两条评论后的感觉真不舒服,这些网友面对贫困线上挣扎的民工,无视社会的不合理,而去赞美残酷的现实加诸于他们的不得不去忍受的困苦。这样的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实则见怪不怪,实为中华民族的一大怪。这种赞美的背后我只发现两样真实:愚昧,冷血。 
③除了对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困苦现状赞美外,一些国人还喜欢赞美母亲的自苦。中国妇女在家庭中处处自苦以顾全其他家庭成员的“美德”,长期以来受到热切的歌颂。两三年前歌手满文军的《懂你》MTV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感动了整个中国,一切拥有挺挨在困苦中的母亲的记忆的人们无不眼眶潮湿,心头火热。MTV画面中的主角是个如牛马般劳作的母亲,污垢的面庞,蓬乱的头发,被柴草压弯的脊背,背着家人舔孩子吃剩的汤碗……歌曲的基调充满哀怜与赞美,歌手满文军充满感情地演绎了一个感恩的儿子,但主角的结局却仿佛并不乐观,结尾一句是“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儿子对辛苦抚育自己的母亲充满了遥远的怀念,他深情地歌颂母亲,但他抒情的重点并不是帮助母亲改变困境,而是把母亲放到他心灵的祭坛上告诉她:“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④在这里我无意追究这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是否足够真诚,我只想说,我们是否有必要去赞赏母亲的磨难?如果你的答案到现在一直是肯定的,那么我要推出我的结论:这等于你准备对母亲的苦难不予思索不求改善,而安于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让母亲出让她的那部分给你,你的赞美实则是鼓励母亲继续这么自苦下去。无法想像,一个饥肠辘辘的母亲面对只会一次次流着泪扑上去亲吻她、赞美她的儿子,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大概有点类似慷慨捐躯维护国家利益的士兵吧。因为她对孩子的爱已经被升华为一种荣誉了。 
⑤曾听一个小伙子说过,他家里最值得尊敬的就是他的母亲和奶奶,因为在家庭困难的那些年月里,他母亲和奶奶吃得最少,男人能干的力气活她们也照干,且干得比男人还多。言语中充满了对他母性长辈的赞赏和感激。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赞赏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忍饥挨饿对她们没有什么好处,让女人干男人的活也不是什么家庭的光荣,除非你想让她们继续这么挨下去。 
⑥就是这样,国人习惯赞美那些在苦难中匍匐的人们。赞美他们的勤劳(卖命),赞美他们的坚韧(经折腾),赞美他们的任劳任怨(奴性),赞美的直接结果就是鼓励,中国人一直在鼓励人民遭受苦难的能力。在《圣经》中,苦难具足了罪的特质,苦难的存在是因为人们的罪。一个鼓励罪的民族,一个歌颂人们苦难耐受力的民族,只能催生更多的视苦难为当然的劳工,视牺牲为光荣的母亲。对于牺牲的一方,在一个光环灿烂的荣誉的笼罩下,似乎一切痛苦的起因和内在的逻辑都变得不再重要了,当你为了活着当牛作马时,人们可以不加思索给你一句赞美,当你得到口头肯定时,你会觉得你沉重的付出至少也值一个彩头,尽管那是一个如此廉价的荣誉。而最终受惠的大人们只需要肯定,赞扬他们的“勤劳”就够了;而受惠的儿子们,只要深情款款地歌唱一曲《懂你》就够了。可以被利用的爱一贯来自顺民和母亲。而一个安于利用顺民和母亲的民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 
(选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歌颂苦难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面对别人身处苦难,多数人一般都是采取歌颂的方式。
B.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和母亲往往是中国百姓歌颂的主要对象,因为他们的自苦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C.满文军的《懂你》MTV能够感动整个中国,主要因为它的画面的沧桑感令人哀怜。
D.正是因为歌颂、赞美才使母亲、奶奶这些女人干的活和忍受的饥饿困苦比男人多。
E.当你得到口头赞美时,你会觉得你沉重的付出至少得到了肯定,尽管它有些廉价。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以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和母亲为典型论据,阐述论点。
B.作者认为歌颂苦难不如去改变苦难,因为歌颂只能使苦难继续下去。
C.作者认为赞美犹如给人套上一把虚荣的枷锁,被赞美的人只能继续戴着虚伪的荣誉坚持下去。
D.作者认为歌颂苦难是不思进取的另一种解读,歌颂苦难的民族是一个令人担忧的民族。
小题3: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第⑥段中画线语句的涵义。(4分)
小题4: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BD(B从原文看,找不到“自苦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种说法。D从原文看,表述因果颠倒。)
小题2:C(表述中“只能”不符合作者观点)
小题3:文中说广大底层劳动人民和母亲是被歌颂的主要对象,这些人把歌颂当成习惯,在不停的歌颂下不断地承受更多的苦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持续的担忧,引起人们思考,努力改变、改善这种不公。
小题4:作者的观点是对苦难的现实不求改变,而去对遭遇困难的人们加以赞美。而赞美无疑是一种鼓励。是否认同及分析略,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概括作者观点1分,是否认同1分,分析2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请停止歌颂苦难绿尘①我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