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美丽的谎言杨建国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美丽的谎言
杨建国
东礁岛上,只有一名老兵和一名新兵。
岛上只有一座航标灯,老兵和新兵日复日、夜复夜地与航标灯为伴,除了守灯,白天只有听单调的海涛声,夜晚只能数满天的星斗。
老兵说,竖耳听涛,睁眼看星,多有诗意。
新兵听涛看星,觉得枯燥无味,百无聊赖。
老兵闲暇之时提笔写涛声、写星斗、写彩云、写海鸥、写轮船、写战舰,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拿起了笔。
三个月后,老兵的一首小诗《望夜空》在当地的《东礁文艺》上发表了。老兵欣喜若狂,新兵羡慕不已。
老兵的小诗后面署有“责任编辑兰兰”。新兵好奇地问兰兰是男还是女。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说,一定漂亮。
一个星期后,老兵亲自去了趟《东礁文艺》编辑部。回来时,老兵兴奋地对新兵说,见到了兰兰,兰兰也收到了你的诗稿,兰兰还称赞你的诗写得有激情。
新兵的脸红着问,兰兰一定很漂亮,是吗?
老兵爽快答道:当然。
从此新兵感到,彩云绚丽多彩,涛声悦耳动听。新兵盼望满两年兵龄,可以一个月上一次岸,那时就到编辑部去看看兰兰——那一定是个扎着两条羊角辫子,长着白白净净的瓜子脸的俏姑娘。
一天夜里,黑黝黝的天空中霹雳轰鸣,狂风如游龙般乱窜,倾盆大雨直泻东礁岛,整个世界如同染了墨般的漆黑。隐约闪烁的只有那座不知耸立了多少年的航标灯。
新兵被炸雷惊起了床,连唤了几声老兵,不见老兵回应。新兵抓起了手电筒,连雨衣也来不及披就投入了雨幕中,奔向航标灯。
借着时隐时现的闪电,新兵发现了航标灯下斜倚着一个人,跑近了才发现是老兵。
老兵没穿雨衣,全身是泥浆,双眼紧闭,脸色苍白,额头上的血水混着雨水直往脸颊下淌。老兵的脚底下是一大摊稀稀的血水,血水向四周漫开,向泥泞渗透,注入了黑色的土地里。
老兵双手紧紧地抓住了一条从机房延伸到航标灯座的电线的另一端。航标灯没有熄,老兵却没有醒过来,新兵如雕塑般呆立在雨中……
东礁岛上多了一座新坟,新坟倚着航标灯。
几个月后,东礁岛上又来了一名新兵。原来的新兵变成了老兵。老兵可以上岸了,他迫不及待地走进了《东礁文艺》编辑部,指名道姓要找名叫兰兰的姑娘。一个年近花甲、老态龙钟的老头操着沙哑的嗓门说,我就是兰兰。
老兵使劲地摇着头,死也不相信他就是兰兰。直到编辑部主任拍着胸口,以人格担保说眼前这个老头就是兰兰时,老兵恍如梦醒般点点头,似自言自语地说,是兰兰,是兰兰。
东礁岛上依旧住着一老一新两个兵。
老兵继续写诗,写涛声、写海鸥、写战舰,还写以前的老兵。
新兵觉得挺好玩的,也跟着写。
有一天,老兵的诗在《东礁文艺》上发表了。小诗的下面依旧署着“责任编辑兰兰”。
新兵好奇地问老兵,兰兰是男的还是女的?
老兵说,当然是女的。
新兵脸一红,嗫嚅着问,漂亮吗?
老兵双眼深沉地注视着大海,注视着航标灯,注视着航标旁的新坟,说,是的,很漂亮……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塑造了老兵和新兵两个典型形象,歌颂老兵舍己为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对于新兵一则批评他缺少生活的情趣,二则赞赏他的快速成长。
B.小说开始,面对单调的生活环境,老兵和新兵的生活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老兵任劳任怨,热爱生活,乐于奉献;新兵则害怕困难,缺少边防战士的责任感。
C.这篇小说非常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精到的神态描写往往意味深长,给人以深思,并将读者带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结尾对老兵的“注视”的神态描写就很有意蕴。
D.这篇小说用“老兵”、“新兵”这种代表一类人的名称来称呼人物,使小说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在祖国的边防有无数这样默默无闻的哨兵,他们一辈辈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E.编辑兰兰竟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头,名字和真人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美丽的谎言”的中心内容,作者这样构思为小说增添了一份喜剧气息。
小题2:简析作者塑造的第一个老兵的形象是怎样的?结合具体事迹简要分析。(4分)
小题3:阅读全文,分条简述小说以“美丽的谎言”为题的好处。(6分)
小题4:小说第二部分几乎是第一部分的翻版,这样构思是否有重复单调之嫌?谈谈你的看法。(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D
小题1:他是一位在祖国边防礁岛上的守卫者形象。(1分)他热爱生活,表现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利用闲暇之际写诗;(1分)他善良淳朴,表现在制造美丽的谎言;(1分)他有责任感、勇于献身,表现在暴风雨中修灯。(1分)
小题1:制造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情节由两个谎言组成,“谎言”是小说的中心内容;小说中老兵和新兵所说的谎言都是善意的,以此为题可以强化小说主题。
小题1:不是简单重复。(1分)从人物塑造上看,新兵正是在老兵的言传身教下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在第二部分他继承了老兵的优秀品质,作者将他写成了老兵的化身。(2分)从表现主题看,没有第二部分,小说只是赞扬老兵。(1分)有了第二部分,小说就显得意味深长,第一个新兵在老兵影响下成长起来了,第二个新兵也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第三个、第四个……这正是一代代边防战士成长的历程。老兵虽去,精神永存,影响永在,这样主题就扩大了,也升华了。(2分)


小题1:小说表现边防战士的成长,A、B中否定性评价不当,E“喜剧色彩”不当。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在此基础上感悟人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文章主旨结合。
小题1:
小题1: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点,能力层次为F,侧重“探究”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美丽的谎言杨建国东礁岛上,只..”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