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1分)①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人的价值和美的价值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一回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是人性的充分的-高二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1分)
①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人的价值和美的价值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一回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就是人性的充分的展开,美就是对无限生动、不断创造中的人的生命力的最充分的肯定。所以,在伏尔加河上奋力前行的纤夫是美的,薄暮中弯腰拾穗的农妇是美的,如蝴蝶穿花般飞舞在高低杠上的体操运动员是美的。
②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看到一些美的样态,他们似乎和生命的前行与高扬没有关系,甚至好像是在否定生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比如说在对中国古代的园林和盆景的欣赏中,面对梅的枝干,就表现出这样的审美观:以枝干横斜算作美,认为端正了就没有了景致;以枝干曲折算作美,认为直了就没有了风姿;以枝干      算作美 ,认为稠密了就没有了美态。龚自珍在他的《病梅馆记》中就严厉地批评了那种通过“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来塑造病态美的方法。他正是站在美是生命的自由创造这一立场上,抨击当时以病态为美的风尚,把那些被“锄其直,遏其生气”的病梅比喻为当时朝野之间“尽奄然而无有生气”的士大夫。其实,龚自珍更多的是用“病梅”批判社会的病态。如果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病梅”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仍然可以从生命和创造的角度来理解,只不过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曲折隐晦而已。比如说,“病梅”历经“爱梅者”的砍剪、捆绑、挤压、扭曲,饱受折磨,却依然顽强地活下去,依然在那里不懈地展示自己的美,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象征吗?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曾引用过俄国诗人茹科夫斯基的这么几句诗:“可爱的是鲜艳的容颜,青春时期的标志;但是苍白的面色、忧郁的 症状,却更为可爱。”《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患有肺结核,咳嗽吐血,瘦弱得似乎风一吹就能倒下,还常常发愁流泪,可是大多数人却觉得她比那个健康活泼的薛宝钗更美。这里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因为生命的存在是多样的,有体现为刚强进取的,也有体现为柔弱和退行的。这正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阴”和“阳”的对立统一。林黛玉的躯体的极度柔弱,更突出了她对特立独行的精神追求的力度,也是在更深层次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褒扬。
③其实,我们稍稍注意一下自己的周围,就不难发现,人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这一方面表明了人类生命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另一方面也是人自身面临危机的表现。在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愈发强烈。有时技术侵占了艺术和哲学的地盘,职业分工往往扭断了人性内在的纽带,使时代精神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而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能带来物质的丰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精神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美的追求便成了在新时代追求精神完善的重要手段。
小题1:本文论述的观点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小题2:在文中的横线处应填写的两个字是
小题3:第③段,加点的“这种情况”指的是什么? (限35字以内)
小题4:请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的认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本文论述的观点是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用文中原句回答)
小题1:在文中的横线处应填写的两个字是疏朗或者稀疏,意思对即可。
小题1: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使物质丰富,却不能根本上。解决人的精神问题。
小题1:只有有价值的生命才能创造出美。比如歌手丛飞,自己带着重病之躯进行演出,筹集款项支持贫困孩子上学,去世之前还提出将自己的眼角膜捐出。他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把崇高的精神留给了我们。


小题1: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
小题1:此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意思对即可,注意字数。
小题1:明确地写出自己的认识 (2分)
结合实际,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3)
语言通顺表达,思路清晰(1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11分)①美是生命的呈现,是精神的完善。..”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9)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用第一人称;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①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②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③论证方法:指的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喻证法(打比方)、对比法。
    ④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所持的观点。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⑤论据: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等。
    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