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马头琴的黄昏王忠范①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②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①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②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黄昏来临,草原上,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③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④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颠,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墓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一如黄昏,在眼前无边际的漫延。
⑤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凝视远方,倾听草原,像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⑥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⑦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⑧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⑨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⑩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迸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
⑾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忧伤吗?“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⑿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⒀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⒁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⒂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⒃琴曲悠悠。
⒄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
(有删改)
小题1:对“马头琴的黄昏”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头琴的黄昏”既是实指,又是隐喻。
B.点明作者所写的是聆听马头琴演奏时大草原的黄昏景色。
C.暗示他要表现的其实是拉马头琴的巴音图老阿爸这样的草原老人的精神风貌。
D.暗喻草原的没落,无人继承老一辈人的传统技艺。
小题2:对第3段景物描写与第4段娜日斯老阿妈“风葬”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渲染了“听琴”前草原上悲寂的气氛。
B.表达了“我”此时惆怅的心情。
C.说明生命太脆弱太短暂,要懂得珍惜。
D.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形成一个对比。
小题3:全文围绕着“我” 聆听巴音图老阿爸演奏马头琴和心绪的变化来写。请梳理并概括作者的思路。(6分)
小题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找到相关的句子列举出来,并结合内容谈谈你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看法。(6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全文围绕着“我” 聆听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和心绪的变化来写。
首先写自己面对静默的大草原,心怀失落与惆怅,前往游牧点去听巴音图老阿爸演奏马头琴。 
接着写我倾听老阿爸充满激情地演奏《奔马》。
最后写聆听琴曲后不但感受到黄昏变得美丽起来,而且对生命也有了新的感悟,点明中心。
小题1:作者观点:没有谁能逃脱生命中的黄昏;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或就是去爱,去奋斗,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1分
本文主人公巴音图老阿爸就是一位充分享受生命的人。他的琴声不仅驱散了草原黄昏悲伤的气氛,让人尽情享受了草原的美丽;而且充分展示了他顽强的生命、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胸襟,让身边的人都受到感染和鼓舞。1分
学生看法:重点不放在活着和单纯享受上,而是放在奋斗上,追求快乐并给予别人快乐和鼓舞上。(4分)


小题1:文中无此意
小题1:生命太脆弱太短暂要珍惜,文中无此中心主题,文中表达的是生命的节奏是爱,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小题1:作者的感情变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二自然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可见作者来草原时心境不是很好。第六七自然段,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这句写出了作者听琴的感受。第十一自然段,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这是作者听琴后的感悟。
小题1:本题为开放题,能自圆其说则可。但作者的观点文中有所体现,即生命就是享受生命,可见作者主认变活着就要有活力。文中有原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如坚韧与脆弱,热爱与珍惜,享受与奋斗等。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马头琴的黄昏王忠范①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②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