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小题。羞涩是灵魂的镜子李琬①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淡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小题。
羞涩是灵魂的镜子
李琬
①入夏的夜晚,空气闷热起来,天空同样沉郁。爱散步的人本来想寻一点闲淡的兴致,可街市的灯火已把天空映得发红,不见星辰。我胸中气闷,只想:就像城市夜晚的星星一样啊,如今真正的羞涩已不多见。
②学校要搞话剧表演。那天我们几个在讨论剧本的事。有个情节是少女说出自己爱人的名字,我原本想要让少女羞涩些,结果是这一设想获得了一致的揶揄与批驳。只是一件小事。他们大概是混淆了羞涩与做作。
③但这小事,不能不提醒我认识到一个巨大的现实:在这个被利益和欲望裹挟着、在大量信息里高速运行的现代社会里,羞涩没有地位,甚至不再有容身之地。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人们用冷眼瞥着这张曾经令人感动的面庞。人们不再关心内心曾有的不安与生涩,只是直露着一切。这一切快乐、痛苦、渴求、怨恨,它们的根系都是欲望,并最终汇入欲望的洋流里。
④俗世夹杂着几吨烟尘让我看不分明,至少我看不见真正的羞涩。我一次次问道,难道那素白衬衣、扎麻花辫的女子,深埋着头拉着旧手风琴默默做梦的羞涩,一去不返了么?
⑤羞涩是可贵的。我之所以热爱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听苗歌,歌声轻快飞过山头又在情人的吊脚楼外敛足,盘桓着低回着,诉说内心迟迟未发出的感叹;听维吾尔民歌,那声音的源头是来自大漠的荒凉,唱歌的人用鼓声与歌喉的苍茫、词句与情感的炽烈来抵御荒凉,这是对生命与自然的羞涩;听蒙古歌谣,唱着刚出生的小羊,把不肯喂奶的母羊唱得内心柔软了,唱出了晶莹的泪珠;最让我倾心的还是彝族的海菜腔,飘忽不定,尽是善良灵秀的男女内心的吟咏与欢歌,蒙上了沉静素美的纱……没有丢失羞涩的民族,让我心生敬意与倾慕。
⑥羞涩是质朴的,而质朴的品质在我们生活里稀缺。虽然我未曾事农桑,却常常渴望一个温厚纯良庄稼人那样的质朴和羞涩。对于羞涩的人,外部世界里种种功利的繁芜丛杂、根根攀攀令他不安,他只想着,哦,看这庄稼多高多壮实,都是我的双手耕作的,哦,此刻炊烟正在唤我回去。我应当回家。羞涩让人回归生命的本质,静好,朴实,真切自然。
⑦羞涩是灵魂的镜子。面对着心爱的人,羞涩的女子低垂下头,此刻内心奔涌如大海而嘴唇缄默;此时她的羞涩让她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热恋、矜持与纯真,她读到自己内心的诗句。是的,羞涩就在你的体内,只对着你的灵魂,照见你灵魂的真相。有了这镜子,人才得以自知,才明了这人间的真情意,才坚定对艰辛生活的信念,恪守那易碎的脆弱的纯洁理想。没有羞涩或故作羞涩的人就没有这面镜子,他看见的只能是自己生命虚无空洞的幻影。  
⑧作为灵魂的一面镜子,真正的羞涩绝非扭捏的造作、矫情的粉饰。它应当是一个远古的女子正艰难的跋涉,在清晨醒来坐在山头,望见了前方的葱郁水草,被刚刚出生、圆满火红的太阳映热了脸颊,有微醉般的羞涩。羞涩是我们生命里的大气象,我祈望着它不再衰败也不会死灭,执拗地坚韧地活在这愈来愈拥挤的世界上。
【罗曼司,解释:romance的音译。富有浪漫色彩的恋爱故事或惊险故事。】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从话剧表演的小事洞察到现代社会羞涩缺失的重大社会现象。
B.本文的羞涩既指女子的表情,还包含人间真情以及人们对生命本质的回归。
C.文章首尾均提到“羞涩”和“做作”,表明文章主旨是批评那些混淆了羞涩与做作的人。
D.第⑥段作者向往庄稼和炊烟,表明羞涩的质朴、真切与自然。
E. 第⑧段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涩,旨在表现火红太阳映照下女子跋涉的艰难。
小题2:文中第①段对夏夜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                 _                                    
小题3: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理解第③段画线句子“现代社会是反浪漫的,而羞涩正是罗曼司的一个侧脸”的含意。(3分)
答:____                 _                                        _
(2)文章第⑤段为什么说“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才包含了“最纯粹的羞涩”?(4分)
答:____                 _                                        _
小题4:本文认为羞涩丧失的原因是现代社会利益与欲望的驱使,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其它什么原因?请任选一点阐述你的看法。(4分)
答:____                 _                                        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CE
小题1:描写了夏夜的闷热沉郁(1分)与都市的繁华(1分),烘托出作者的郁闷心情(1分),为后文写现代物质社会羞涩的丧失及对羞涩的向往作铺垫(2分)。
小题1:(1)(3分)现代社会追求物质利益,人们不再关心内心的不安与生涩(人们失去了浪漫的情怀),而羞涩是浪漫的表现,是稀有的、美好的、令人感动的。(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表达内心的迟疑(或“矜持”),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与不安,对亲情与母性的赞美,表现了内心的善良灵秀私沉静素美口(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1:参考示例一:现代社会人的性格普遍外向造成羞涩丧失。性格外向的人更为开朗活泼,少了矜持与羞涩。而现代社会的孩子性格养成方面普遍趋于外向,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参考示例二:社会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造成羞涩丧失。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流沟通更加快捷全面,人们对自身或外界信息抱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很难对某些人和事保持矜持与不安,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参考示例三: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造成羞涩丧失.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更加自信开放,从而导致羞涩丧失。


小题1:C项,文章的主旨应该是通过羞涩丧失的现象,表达现代物质社会的人对回归生命本质以及恪守生活的信念的渴望。E项,描述远古女子的羞涩,说明了真正的羞涩不是做作和粉饰,它蕴含了对信念和希望的恪守;
小题1:正因为夏夜闷热,作者才会走出来,才会看到星星,才会由如此的感慨。所以对夏夜的描写不但烘托了作者的心情,也为引出羞涩,做了必要的铺垫。注意,要对下文概括全面。
小题1:(1)明确反浪漫的就是不羞涩的,而羞涩才体现浪漫。(2)明确纯粹的羞涩是指少数民族的原生态音乐里那种对美好的热爱,最真挚地表达。与现在社会的物欲模流不同。
小题1:本题为开放题,可以从社会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状态等角度来分析人们为什么越来越不羞涩。观点恰当2分,阐述合理2分;意思恰当即可给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小题。羞涩是灵魂的镜子李琬①入夏的夜晚,空..”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