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风流余韵话板桥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在当世被板桥骂过的世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许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而那-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风流余韵话板桥
公元1765年12月12日,享年七十三岁的郑板桥离开了人世。在当世被板桥骂过的世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许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而那些专门以造伪为生的所谓“名士”书画家,从此也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以骗得附庸风雅的富贾大商们的金钱。
清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以后,道光以前,伪造板桥作品的现象一度达到高峰。张大镛说:“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直到20世纪40年代,赝作仍然多得吓人。”
不过这些赝品的出现,却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尽管这些可以损害板桥的名声,模糊人们心目中板桥的形象。但是对于真正喜欢板桥、研究板桥的人来说,这些赝品是藏不住尾巴的,最终会露出作伪的破绽。最有趣的是,板桥生前卖书卖画,并未变富,以至于晚年嫁女时,不能陪出很多的嫁妆,只好画幅兰石图轴,聊以解嘲,而作伪者却凭借赝品由贫变富。曾经有一个叫谭子犹的人,他是乾隆时的一个木匠,曾经学板桥的字画。板桥去世后,他竟然卖赝品而稍稍变富,而且子孙因此而变成小康人家。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一术”。
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不仅在博物馆里收藏着,影响着有史可查的历史人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还散落在广大的民间,在民众的口碑里广泛地流传着。
在我们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这幅书法作品是板桥五十九岁时创作的,当时他正在潍县做七品县令,正赶上潍县连年的灾荒。在赈灾救灾的过程中,他为潍县人民做了不少的好事,却也得罪了不少的官绅。尤其使板桥困惑的是:为什么在灾难面前,政府不提前预防?为什么在赈灾、救灾之后,老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为什么在赈灾过程中,那么多人冒领、滥领救灾物资,又有那么多的人被遗忘?就是在这种既知又不知,知又不能道破的人生困惑之中,板桥写下了这浓缩人生困苦又深含人生哲理的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在板桥的思想里,它的真意是不能糊涂。直到晚年,他还写下了这样的对联:“富于笔墨穷于命,老在须眉壮在心。”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人物,他能糊涂吗?现实的苦难,世道的不平,对一个心中流淌着正义热血的正直士人来说,他是不可能糊涂的,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难得糊涂”的精髓。
可是,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
板桥当年为大商人写有一副对联:“打松算盘,得大自在。”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但这可能吗?这又是“难得糊涂”的警世之意。
当然,一些乡愿之辈,圆滑之辈,世故之辈,也可以把板桥的“难得糊涂”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那就是清人钱泳在《履园从话》中对“难得糊涂”的庸俗解释:“郑板桥尝书四字于座右铭,曰‘难得糊涂’,此极聪明人语也。余谓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又难得糊涂,须要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变生荆棘,必遭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这样解释,就把板桥作品中蕴含的“真气”、“真意”、“真趣”一扫而空了,使之了无余韵了。
在现实生活中,板桥敢于冲破种种流俗观念。在学术、艺术思想领域,板桥坚决主张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独立的见解,反对人云亦云,反对囿于古人,在今人之下。因此,板桥告诫他的弟弟要善于读书,只有“诚知书中有书,书外有书,则心空明而理圆湛,岂复为古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乎?”总而言之,“读书要有特识,依样画葫芦,无有是处。”
节录自《郑板桥》(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小题1:本篇传记侧面写了郑板桥哪些事?各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郑板桥告诫弟弟“读书要有特识”,请简要分析怎样做才能“有特识”?(6分)
小题3:“难得糊涂”在郑板桥思想里是“不能糊涂”,但郑板桥又劝诫商人在金钱面前“糊涂一点”,而清代钱泳把“难得糊涂”理解为一种“处世守身之道”。你怎么理解“难得糊涂”?请联系本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5分)
小题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郑板桥去世后,那些所谓“名士”书画家便可以大胆地制造赝品来卖给那些富商大贾们,只要一般人难以辨别出真假,富商们就愿意买,因为他们不过是附庸风雅。
B.作者举谭子犹靠卖板桥书画赝品而变富一例,并得出结论:板桥书画,可谓“活人之术”,意在说明板桥对后世人的贡献。
C.“难得糊涂”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但郑板桥的书法作品“难得糊涂”蕴含着“真气”、“真意”、“真趣”,可以说是郑板桥精神的一个写照。
D.在郑板桥看来,人生不必过于认真,“难得糊涂”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活得逍遥自在。
E.在今天的许多旅游胜地,几乎到处可以看到“难得糊涂”的横幅,可见郑板桥的书画在广大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不仅在于书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难得糊涂”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信条。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答案


小题1:①写郑板桥去世后,很多人靠制造板桥书画的赝品来挣钱,甚至变得富有;作用:表明了板桥作品的生命力,以及板桥名声的生命力。
②写今天很多的旅游胜地都能看见“难得糊涂”的横幅;作用:说明郑板桥是一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家,同时也揭示出“难得糊涂”的不同含义,刻画出郑板桥的精神品质。
小题1:①要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主张,不能人云亦云。
②学习古人,学习书本,但不能拘泥于古人和书本。
③不能机械模仿,不能依样画葫芦。
小题1:观点一:我觉得“难得糊涂”的意思是“不能糊涂”,在现实苦难和世道不公面前无论别人如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于一个关心百姓、心系国家充满激情的人,不会糊涂,也不能糊涂,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正是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格的写照。
观点二:“难得糊涂”是指对于那些为蝇头小利而偷生的势利小人,要他们在利益面前糊涂一下,放松一把,那也是难以做到的。整天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的人,生活得会很累,因此“难得糊涂”警示我们:不要在名利面前过于计较,要学会大度、宽容和超脱,人生才能达到真正的快乐。
观点三:很多人的处世之道:不要凡事都要弄个明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哲保身”,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的事,糊涂一点好。人生不必过于认真,“难得糊涂”嘛,这种处世手身之道带有明显的自私和利己主义,是我们应该摒弃的思想。
小题1:C E


小题1:此题属于概括题,审题时注意“侧面” 写了郑板桥哪些事,回答出两点即可,即一是很多人靠制造板桥书画的赝品来挣钱,二是今天很多的旅游胜地都能看见“难得糊涂”的横幅。再谈作用。每点3分,其中事迹1分,作用2分
小题1:结合“板桥坚决主张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独立的见解”“ 反对人云亦云,反对囿于古人,在今人之下”“依样画葫芦,无有是处”简要分析,每点2分
小题1:观点明确、积极给4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相关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
小题1:A“只要一般人难以辨别出真假,富商们就愿意买”文中并无此意B这种所谓的“活人之术”并非是郑板桥对后世的一种贡献。D原文有“这样的人面对人间的种种不平,不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有时不得不装糊涂罢了,这是“难得糊涂”的精髓“这样的表达。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风流余韵话板桥公元1765年12月12日,..”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