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跟穷人一起上路鲍尔吉·原野那一次,我从油麻地去香港岛看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途中步行经过一个隧道。隧道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印象是宽亮如昼。走着-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现代文阅读/2019-01-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跟穷人一起上路
鲍尔吉·原野
  那一次,我从油麻地去香港岛看维多利亚湾的夜景,途中步行经过一个隧道。隧道的名字已经忘记了,印象是宽亮如昼。走着,目光被左壁招贴画吸引:
  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迎面而来。他刚毅精悍,左腿是机械假肢,肩膀有些前倾,吃力地、渴盼地向前疾行。画面正文的文字说,此人为病中的穷孩子募捐,正在旅途中。画中心有大字———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位汉子一定走过了千山万水,不然不会有如此深邃的目光。他刚毅的表情背后掩饰着隐痛———用这条假肢走,每一步恐怕都要痛。那么,如图所示,他正徒步穿越新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甘肃的马莲井、黄羊镇、娘娘坎,然后经陕鄂湘粤到香港———他是香港人———一个忍痛的行者用假肢穿越大西北的旷野,信念像火苗一样越烧越旺,让没钱的孩子治病。
  照片用镀铬金属镶框,内置灯光照明,一幅连一幅延伸到前面。画面上的汉子像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向你迎面走来,昂着头,有些吃力地移脚。然后是一行比一行小的字:
  跟穷人一起上路。
  香港街头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大家似乎衣食丰足。在这幅视觉冲击力强烈的招贴画中,“穷人”两个字竟很尊贵,关注他们如同每个人的责任。
  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我心里默念:跟穷人一起上路、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时,耳边歌声趋近,不远的地方有一支乐队。四个淡蓝色牛仔装的年轻人在弹唱,隧道高瓦数的橙光把他们的脸庞勾勒得十分柔和。他们沉静地吟唱美国乡村歌曲,弹电贝司的女孩子很卖力,头发在肩膀上跳。他们脚下一只干草色的牛仔帽里有散钞,纸卡上写着:为脊髓灰质炎病童筹款。
  乡村歌曲在海底隧道回荡,宁静而朴素。曲调如RICHAED MARX的风格,把渴盼压在了心里,舒展、大度而倔犟,如fool’s game,又my  confession。吉它、蓝色牛仔装和他们头发上金黄的轮廓,与音乐一起构成了奇妙的效果,身后招贴画上的独行者目光炯炯,简直就要破壁而出了。
  我想站下多听一会儿,但听众只有我一个———别人扔下钱匆匆而行。我把仅有的一些港元扔进干草色的礼帽,感到轻松。这几天我被这钱弄得枯燥———买东西剩下的这点钱,大件买不成,小件又不想买;还得动脑筋找打折的商店,比如“SOGO”;又要算计地铁费用等等,哪如此刻省心。
  乡村歌曲对爱情、忧伤和前途均有独特的诠释方式,就像枝头上的花与瓶里的花不一样,像赤脚在五月的玉米地里走过,脚丫缝儿感到土壤的湿润,像衣衫带着松香味,指甲缝儿里有洗不尽的惭愧。但我把所有的钱放送礼帽之后,伫立倾听就有一些惭愧。我想有钱真是不错,隔一会儿,往那里扔点钱,再接着听。但是,把钱分几次给一个募集善款的乐队,似乎也不像话。
  他们并没有用目光驱人,眼神里多少还有一些谢意,感谢我目不转睛地倾听。跟港人比,我有许多时间,但仍然不能长久流连。
乡村歌曲的声音离我越来越远,我用目光接过一幅又一幅的“跟穷人一起上路”,向出口走去。这时,口袋空空,我把它翻出来,像两只兔子耳朵在腿侧垂着———我童年曾玩过这样的游戏。那时没有钱,口袋里是一些纸团。现在演习一遍,竟很新鲜,好像洗手套一样把自己翻过来洗干净了。(选自鲍尔吉·原野《青草课本》)
小题1:结合文意,请你谈谈“‘穷人’两字竟很尊贵”中“尊贵”含义的理解。(4分)
小题2:作者在文中说被招贴画“感动”了,请分析招贴画有哪些感人之处?(8分)
小题3:简要分析文章倒数第三自然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技巧及作用。(5分)
小题4:文章题为《跟穷人一起上路》,假如改成“帮穷人踏上坦途”好不好?为什么?(8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偏易

答案


小题1:(1)“尊贵”一方面是说在香港很少见到通常印象中的穷人,这儿格外引人注目(2分);一方面是说关注这些穷人是每个人的责任,体现了人尊贵的精神与品质。(2分)
小题1:(2)招贴画感人之处:①一个残疾人却心系病中孩子,为他们募捐;②这个人以残疾之身走过千山万水,从新疆到香港;③汉子虽身残,但助人的信念却很坚定;④画面上的文字:跟穷人一起上路;⑤画面“一幅连一幅”,源源不断,象征着救助穷人的不竭的动力和不懈的追求。
小题1:(3)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形象地描述了年轻人演奏的乡村音乐的艺术魅力(1分)。其演奏体现乡村歌曲鲜活、自然、朴素的特点,深深感动着作者。(2分)
小题1:(4)不好。(2分)“帮”有着明显的强势色彩,不如“跟”显得平等、尊重和真挚。另外,“踏上坦途”显示不出过程中面对贫穷与苦难的沧桑与坚毅。而“上路”可指踏上征程,既有对苦难的清醒认知,又有着果敢与勇气,含有充满信心、接受挑战的意味。(6分)或:好。(2分)也能体现出关爱之情,同时也符合对穷人进行帮助的实际情况。(6分)


小题1:“含义”理解一般是以语句为单位来考查的,单个词语含义的理解,新课标考试大纲没有该能力点的考查,三年来的安徽卷一直没有这方面的设题。个别省份(如浙江卷)有这种形式的设题。“含义”理解题,要注意其语境中的意义,结合语境从两个层面思考,即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该题就是这样。
小题1:其实该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相关语段内容的概括。作者在文中说被招贴画“感动”了是出现在文本第8段:“就是说,此刻我感动了,血液从各处奔涌而出,冲撞全身。”一般而言,只要阅读前七段文字即可,将这几段涉及到招贴画的描写或介绍的文字概括出来,在稍加整理就成为答案了,注意分析的对象是“招贴画”本身,从文本看一是招贴画的画面内容让我感动,二是那张贴的方式给我的触动。每点2分,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1:该题考查的是对语言的赏析,但题目已经给出赏析的角度——“技巧”和“作用”,其实“作用”是多余的,因为技巧的赏析本身就包含了其表达作用(或效果)的分析。“表达技巧”是个大概念,但首先想到的还是修辞,结合文本,难度不大。
小题1:该题是以变换标题的形式来考查对文本主旨的准确把握。因为散文的标题有的是侧重于明确了写作对象或内容,有的是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倾向或模糊的主旨,本文的标题是暗示了文本的主旨。该文本的标题是侧重暗示主旨的,就应该该从主旨表达的角度切入,即该换标题会与文本的主旨不相符合(这样思维和分析最重要)。如“跟”,体现出我们应该与贫穷者一起,同心协力,积极面对,寻求解决的方法,体现出作者对贫穷者的尊重,帮扶是出于真诚;而换为“帮”有明显的强势色彩、优越感等。简答题的解答关键是在读懂文本和题目指向的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范式去拟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跟穷人一起上路鲍尔吉·原野那一次,我..”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代文阅读

考点名称: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掌握内容:

    各种文体有不同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不能一概而论。
    相对来说说明文和议论文命题方向更集中,答题的格式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更强些。解题注重技巧。
    记叙文题型更丰富些,答案也更灵活。重在感悟和语言的表达。

    一、首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论证方法这些重要要素一定要把握住。  
    二、其次:
    (1)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3)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4)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5)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6)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①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 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②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③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④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7)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突出、深化主题。  
    (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①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