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对于这个小故事,你有哪些思考与感悟,请联系实际和自己认知,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
去年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昔日欢声笑语的校园轰然倒塌,高楼大厦被夷为平地。无数条充满热血的生命被废墟活埋,人们看不到亲人,看不到那美好的世界。大灾无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给我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可是我们并没有退缩,面对磨难,我们手挽着手,众志成城,勇敢地与地震作斗争,我们心中的希望之灯没有熄灭,在它的引导下,我们战胜了震灾,迎来了我温暖而明媚的春天。
希望使我们学会面对。就如雪灾,我们的人生中会遭遇许许多多的磨难,往往在不经意间,我们便会在磨难中跌倒。生活中允许有跌倒,可关键是在跌倒之后,我们能否重新站立。雪灾来临,我们没有退却,而是选择了面对,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战胜雪灾,迎接美好生活的希望。是希望让我们在磨难中勇敢地抬起头,抬起战胜挫折的坚定信念,让我们学会了面对。
希望使我们学会坚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勇敢地承受住了磨难的打击,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挫折,从磨难中崛起。经过磨难的饿洗礼,我们变得坚强,在希望中我们学会去克服困难,追求理想。在希望的引领下,我们勇敢地前进,持着执着的信念前进,我们的意志变得坚强,经得起风雨的洗礼。
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雪灾不能将我们击垮,源于我们心中坚定的希望信念,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首先应持有面对磨难的心态,无论磨难大小,我们都应将它视为锻炼自己的机会,要让心中的”希望之等”照亮前行的道路,学会勇敢,学会坚强,树立坚定的信念,学学狄更斯在磨难与屈辱中的崛起;学会巴尔扎克在困厄中的执着;学学凡尔纳在挫折中的进步;学学塞万提斯在困难中所成就的辉煌。学会在磨难中点燃“希望之灯”,让它的光芒无限延伸,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进。
希望是精神的力量,希望能够让我们敢于面对,让我们变得坚强,让我们充满信念。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引导,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灯”吧,让人生在磨难中闪光。
[点评]:本文思路明晰,结构层次分明,能从雪灾中感受如何面对生命中的“雪灾”——磨难。不足之处:做到了晓之以理,但动之以情不足。


人在任何处境中都应该心怀希望与信念,它是引导我们前进的灯塔;它给人力量,使人战胜困难;它是成功的前提,不要空抱着希望与无信念地度过人生。年轻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应懂得点燃希望之灯,充满信念地生活。
【名人言论】
1、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富兰克林
2、我们惟一的悲哀是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但丁
3、有希望就会年轻,绝望就会年老。——卡耐基
4、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
5、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
6、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素
8、 我的希望是想确定因为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使这个世界变得好了一些。——林肯
9、只有信仰才让思想发出火花,只有希望才让未来发出光芒。——雨果
10、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莎士比亚
【最新素材】
1、宋庆龄实现宿愿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早在1958年就正式提出了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党考虑到革命事业的需要,将她暂时留在党外。1981年5月上旬,她在重病中又提出了入党要求。当看望她的彭真同志说到“党一直把你当做一位党的领导同志看待”时,她热泪夺眶而出。后来邓颖超同志去看望望她,叫她“宋副委员长”时,她深切地说:“别叫我‘副委员长’,叫我‘宋庆龄同志’!”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开会一致同意接收她入党,她实现了宿愿。
2、朱德入党
出身贫苦的朱德,青年时代,目睹民不聊生、列强凌辱的现实,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寄希望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但这以后的中国又陷入了无休止的军阀混战,他失望了。1922年,他抛弃了少将旅长的高官和月薪1000银元的厚禄,拒绝了四川军阀委派的师长官衔,去上海寻找共产党。但是十分遗憾,陈独秀拒绝接收一位旧军队的将军。同年,他又到了柏林,找到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负责人、比他年轻10岁的周恩来。36岁的朱德,恭恭敬敬地站在这个年轻人面前,迫不及待地阐述了自己的夙愿。不久,旅欧支部接收了他。从此,朱德开始了崭新的政治生命。
3、杨靖宇的胃
革命先烈杨靖宇同志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1940年2月,他率领部队与日冠作战,在被包围数月、粮尽弹绝的情况下,凭借着无产阶级的浩然正气、坚定信仰,为着“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英勇奋斗,壮烈牺牲。日寇为了了解他何能够这样顽强,曾残酷地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肠、胃里只有树皮、草根、棉絮。
4、遭遇不幸,信念不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毅等同志在一次战斗中突围出来,急需一个熟悉情况的向导。这时来了一个手拄树枝、蓬头乱发的赤脚人。见到陈毅,他边哭边叫着:“首长!首长!”陈毅同志定神一看,原来他是被王明错误路线罢官撤职的一个老部下。这位同志没有因为遭受残酷斗争而对革命失去信心、采取旁观的态度,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置之度外,决心寻找自己的部队。北上撤退时,他听说陈毅同志留下了,便一路讨饭来找他。陈毅同志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同,你也不用怪了。”他回答:“我还怪什么,革命已经受了这么大的挫折,个人还有什么可怪的。”这位同志当向导,经过无数周折,带着陈毅等同志转移了出去。后来,他又当了县委书记,在艰苦的环境里坚持游击战争,不幸被叛徒出卖,严刑之下,他威武不屈,被敌人用铁丝穿透鼻孔,拉着游街,最后含笑步上刑场。
5、“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张志新同志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逐渐认识到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张志新就愤而严肃地对有的同志说:“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人可靠吗?对江青、叶群这些人……”“对林彪可信赖吗?”“江青不是什么‘文艺旗手’,而是破坏祖国文化艺术的罪魁祸首!”
一起駭人听闻的奇冤大案,由此而起。但是无论是在看守所里或在监狱中,张志新从未低头,从不认罪,她怀着极大的义愤,一次又一次地向邪恶开战。她知道这样做会遭到更大的灾难,说:“如果痛苦换来的是认识真理,坚持真理,我应该自觉地欣然承受,那时,也只有那时,痛苦都能转化为幸福!”“你们(指四人帮)不认错,将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6、真金不怕火
1953年10月27日,瑞士日内瓦刑场上火光冲天。著名的西班牙生理学家塞尔维特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年仅42岁。塞尔维特所著的、刚印出的《基督教的复兴》一书,也被扔进火堆、烧成灰烬。塞尔维特为什么会被活活烧死呢?因为他大胆地指出了盖仑著作中的错误。盖仑认为,血液是肝脏制造出来的,它通过血管流向全身,被身体各部分吸收,再也不会返回。塞尔维特用事实揭露了盖仑的谬误,首创了血液肺循还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写进了一本宗教著作《基督教的复兴》中。然而盖仑是古希腊医学“权威”,他的医学理论统治医学界达1000年之久。塞尔维特被教会指责为“冒犯神明”。塞尔维特为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学说像黄金一样是烈火所烧不毁的,他的斗争精神在烈火中永生。
7、追求真理,不避艰险
孙治方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光辉典范。
1956年,他发表了题为“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著名论文,被指责为“宣传修正主义观点”。他没有退缩,而是更刻苦地钻研、调查,着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世著的写作。1964年的“四清”运动中,他被撤去职务,遣送下乡劳动。“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他又成为“重点斗争对象”。他对此早有准备,他说:“名誉毁掉,人毁掉,但观点绝不改变,我要坚持到底。”1968年4月5日,康生亲自下令,把孙治方投入监狱,在7年的囚禁生活中里,他以特殊的方式构思着《社会主义经济论》的提纲。他说:“我要为真理活下去,要在死之前把自己的见解留下来,让人民去作公正的判决。”
8、千秋胜负在于理
16世纪,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冲破地球中心论的观念,提出了太阳中心说,使人类在认识宇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由于他的新学识沉重打击了宗教神学,因此受到教会势力的反对,宣布他的学说是“邪说”,他的书是“禁书”,他本人为“疯子”。在如此重压下,哥白尼还是坚持真理、毕生不悔。他的《天体运行》一书,以他给教皇的一封信开头,他在信中说:“假使有一知半解的人,并无数学知识,而根据《圣经》这一段或那一段妄肆批评或者驳斥我的著作,我不但不预备答复他们,而且还要轻视这样无知的见解。”表达了哥白尼坚持真理、向宗教挑战的决心。
9、失去生活信心的君子
北京城区一家副食店的售货员君子,刚刚年过20,多才多艺,心地善良,嫉恶如仇,她曾把文明高洁作为追求的目标。但生活并不是万事如意的,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使她参军的美好理想破灭了。一次帐目上的误会,她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价格遭到侮辱,她悲观失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于是轻率地熄灭了生命之火。
10、失去理想则堕落
厦门大学生物系有个学生,他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5岁考入大学,到大学以后,生活之路如何走?他觉得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而学习太渺茫了,他说:“共产主义实现还早呢,像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现在还是实际一点好,至于为祖国、为人民,目标太大了,还是为自己实惠。”于是他拼命追求个人私欲的满足:向敌特机关要钱,生活腐化,盗窃行骗……最终堕落为罪犯而被开除学籍、劳动教养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6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