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到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结束时,特约佳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发表登山感悟:山登绝顶我为峰。这-高三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到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结束时,特约佳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发表登山感悟: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另一位特约嘉宾——《百家讲坛》评《三国》的主讲易中天,他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对上述两个人的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山登绝顶我为峰
尼采认为,位于半山之际的世界最为美好,这样的观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殊不知,山登半腰,多了份闲适,却少了一份追求。人生之旅好比登山,在山脚黯然叹息山道之崎岖者有之,半途而返却沾沾自喜者亦有之,然唯有登山之绝巅,你才能在最高处俯瞰那片属于你的风景。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一种不畏路途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种执着于成功的信念,站在山之顶峰看世界最为美好。因为那一瞬间,你便是世界!
成功者深知,只有登上山顶,风景才最为壮丽。只有不懈的追求,方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世界泳坛的领军人物——菲尔普斯,便是这样一个不登绝顶誓不罢休的人。世人们都只注目于他所取得的耀眼的成绩,却不曾了解他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菲尔普斯为了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每天要在泳池中苦练八小时以上,以至于他在水中呆着的时间比他在岸上走路的时间还多出数倍。菲尔普斯的母亲为了锻炼其肺活量,将他睡觉的环境设置成一个低氧空间,每过一小时让人去观察菲尔普斯是否还具有生命体征……就是在这样魔鬼般的训练下,菲尔普斯在水立方完成了狂揽八金的神话。当他在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他在无数人的欢呼声中看到了最美好的世界,因为这一刻,他登上了山之绝顶,将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转化为成功的华光。这一刻,他便是最高的那座山峰。
不登山顶,永远看不到最美好的世界。山顶,是人生的梦想所在。不断激励着人们为之奋斗和追求。比尔盖茨之所以从哈佛退学,正是因为他意识到在那里他没办法看到最美好的世界。于是他毅然决定寻找另一条路,一条可以让他登上世界之巅,实现梦想的路。最终,盖茨缔造了微软这个庞大的帝国,成为了世界首富。山登绝顶,盖茨笑了,位于山顶看这个世界,竟如此美好。
也许这条路很漫长,但请不要放弃,不要被半山腰的景色所迷惑。人的一生,就应为自己树立一个最高的目标,即使失败,你的失败也犹在别人的成功之上。山登绝顶方为英雄,当你站在山之顶峰,回顾自己攀登上来的历程,那些你曾迈下的脚印,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而成为了最美丽的风景。
山登绝顶我为峰!一切的努力与拼搏,都是为了俯瞰那最美好的世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我们的人生路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爬山的经历和体会。这当中,有的人能奋勇争先爬上山顶,有的人爬爬歇歇,最终也爬到山顶,目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美景;也有的人爬山只是重在参与,为了享受爬山的过程,至于能否爬到山顶并不在乎。
爬山如此,人生的每一项活动、工作、事业也是如此。由此拓展引申,我们对这则材料的审题可以有如下的立意:
于丹的角度:①勇攀高峰,志存高远②要有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③争强好胜,永不服输④勇立潮头,做社会的变革者⑤成功属于不屈不挠 者
易中天的角度:①做任何事情都重在参与②走好人生的每一步③力所能及无遗憾④量力而行,尽力就可⑤享受过程,别有洞天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