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老师常常对学生说:“修养往往表现在细节上,细节决定成败。”这两句话情真意切,充满了过来人对即将步入人生道路的高中生的人文关怀。请你以“-高一语文

首页 > 考试 > 语文 > 高中语文 > 材料作文/2019-0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老师常常对学生说:“修养往往表现在细节上,细节决定成败。”这两句话情真意切,充满了过来人对即将步入人生道路的高中生的人文关怀。请你以“细节和修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题型:写作题  难度:中档

答案


细节展示修养
  曾经看到一则刊登在《读者》上的故事。
  一个女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面试的主考官在问了一系列问题之后,礼貌地对她说:“请回吧。”——意思是她没有过关。女大学生起身时,手指被椅子上突出的钉子扎出了血,于是她顺手拿起办公室上的镇纸石,敲平钉子,之后转身离去。主考官目睹这一细节,当即改变先前的决定,略带歉意地笑着说:“请留步,你被录用了。”
是什么使她的应聘结局逆转呢?答案就在钉钉子的动作,应聘被拒的情况下,还能想到把椅子上的钉子打平,主考官从这一细节中看到的是女大学生良好的修养。我们姑且不论用人者如此取舍人才的做法是否值得商榷,但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和修养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说,为人要注重细节。细节,常常发生在不经意间,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细节,也常常不被人重视,但日积月累,小小的细节变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可以是一种陋习,也可以是一种修养。
对于普通的中国人来说,不同国籍的西方人都长着高鼻子、蓝眼睛,看不出是哪个国家的。同样,法国人也很难在长相上辨别出来自于中国、日本或韩国等亚洲国家的人。不过,有一位法国朋友向记者“传授”了一个识别中国人的“诀窍”: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的,十有八九是中国人。中国人对巴黎圣母院旁的“安静”牌子熟视无睹,在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一些著名景点前,吆五喝六地四处拍照。同来自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中国的游客显得有些过于张扬,种种细节,不仅让当地人觉得他们的圣地没有受到尊重,更说明了我们自身缺乏修养。其实,中国人爱热闹,追求喜庆、热烈的气氛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不注重细节,不分场合追求气氛,那就有些变味了。我们很高兴看到中国走向世界,我们更希望中国人能够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风范,而不是由于我们不注意细节而使人觉得我们修养不足。
细节可以考验人,可以提高人,更可以成就人,不管你生活中如何因种种的不如意而心浮气躁,也不管你怎样志存高远,切不可因一个小小的细节而损害自己的形象。让我们以无瑕的云装点天空,以绚烂的花装点大地,以清灵的水澄澈湖泊,以细节展示我们的修养!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则材料加话题的作文。“细节和修养”是一则关系型话题,材料中的“修养往往表现在细节上”是一个关键句,提示了“细节”和“修养”之间的关系,也暗示了考生立意方向。生活中,工作上,种种细节点点滴滴反映着一个人的灵魂,随手关上滴水的水龙头,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别人失意时一句体贴的话语,别人帮助你时一句简单的道谢,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反过来说,也可以写提高修养要从细节做起。可用的素材很多,例如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诸葛亮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大胆指出乐谱的问题,看出他心理素质修养和业务修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等等。文体上,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或记叙经历或发表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写小小说。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老师常常对学生说:“修养往往表现..”主要考查你对  材料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材料作文

考点名称:材料作文

  • 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 写作策略:


    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